第503章 黄河水清,大旱将至?(第2/3页)
钱都要到了,说几句好话也没什么。
法正是个小心眼的,自然没这么快消气,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便闷闷地“嗯”了一声。
但不管怎样,这事儿算是翻篇了。
刘协继续对袁熙道:“今年黄河的汛情比之以往如何?派人关注了吗?”
提到此事,袁熙来了精神,说道:“陛下,今年黄河水汛要比往年小很多,而且还有一件十分奇异的事情。”
刘协好奇问道:“奇异的事?什么事?”
袁熙说道:“启禀陛下,今年根据下方禀报,今年黄河的水变得清澈了无数,甚至可以看见底。”
“古语云黄河水清则圣人出,这是不折不扣的祥瑞之兆啊!”
听到袁熙的话后,其他殿内其他人的注意力也纷纷被吸引了过来,毕竟黄河水清这种事还是极为少见的。
司马懿当即附和道:“想当初陛下祭天之际,出现紫气东来三千里的异象;如今我大汉刚刚一统,千年浑浊的黄河河水就变得清澈。”
“此等异象,正说明陛下乃是不世出的圣君!”
拍马屁司马懿是极为擅长的。
要想进步,马屁必不可少。
其他人虽然有些鄙夷司马懿这种谄媚天子的行径,但对这番话倒是十分赞同,毕竟天子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黄河水清?”
刘协听完袁熙的话后,非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神色为之一变。
“显奕,你刚刚说黄河水变清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刘协剑眉紧皱,神色极为严肃。
天子的这一反应让袁熙愣了愣,他本想将黄河水清这一祥瑞说出来取悦一下天子的,却没想到天子听完后居然一下子变得严肃了起来,这让他心中有些疑惑。
不过他还是如实回答道:“启禀陛下,此事确为真事,臣没有半分虚词,是黄河一带的官员几日前禀报上来的。”
“黄河河水自古浑浊,如今变清,乃是千年难见的奇观。传闻孔圣人出生时黄河河水就一夜之间清可见底,故而有言圣人出,黄河清。”
“陛下仁心为民,可见这黄河水清正是上天对陛下功绩和仁德的认可!”
袁熙以为天子是觉得他说假话,于是出言辩解道,搬出了种种典故。
但是刘协听完之后,脸色却有些难看,什么黄河清圣人出,全是一派胡言!
他前世无意中看过相关资料,历史上也有过黄河水清的例子,但随之到来的就是周边千里大旱!
大旱乃是大灾,无数百姓要受难!
后世明朝的时候为治黄河,还专门创立了一种称水定天象的方法。
所谓称水定天象,就是让汛兵去黄河取水,以水的轻重,来与往年对比。
若是取来的黄河水重,那么当年则需注意防汛,若是黄河水轻,那么需注意防旱,这一方法的预测准确度极高。
若真的发生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
那么简直是一场灾难!
不过现在很显然还没有这种方法出现,想到这里,刘协当即说道:“不,黄河水清并非是什么祥瑞。”
“而是将要千里大旱的征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一惊,将目光投向天子,脸上都带着不解之色。
黄河水清,大旱之兆?
刘协明白他们不能理解,于是解释道:“尔雅有云,河出昆仑虚,色白。因所渠并千七百一川,故而色黄。”
“汉书又有云,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
“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由此可知黄河河水之所以浑浊是因为水中携沙所积,而水中之沙乃上游各川所携。”
刘协将有关黄河水浊的典故一一道出。
后世黄河的水清,那是因为后世治理得好,现在哪里有后世那种条件?
但众臣闻言都有些愕然。
虽然在座的众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这些典故他们也全都知道,但这和又和大旱有什么关系?
刘协紧接着说道:“黄河常年浑浊,因为泥沙所致;而今年黄河河水之所以变得清澈,是因为上游所渠各川的水枯竭,泥沙不得随流而下,故而才会变得清澈。”
“黄河上游各川水竭,是因为雨水不丰,而雨水不丰,则必有大旱!”
刘协这番笃定之言令众臣无不吃惊。
黄河水清,难道真的代表着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将要到来了?
鲁肃原本也以为黄河水清是祥瑞,但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震惊,于是忙道:“若真是如此,那么应该速速令黄河沿岸各地粮仓中多加备粮,以应大旱!”
“此事当要慎重!”
鲁肃的话音落下,法正便立刻开口了,只见他神色严肃,朝刘协拱手道:“陛下,防旱一事非同小可,需及早知会国内各郡县,仅粮仓里的储粮就要增加五成以上!单单这一项就至少要耗费数百万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