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4页)
“前两年,他左膝的伤情就一直在反复,损伤比较严重,医生说这次愈合得不够理想,出现了慢性炎症。手术后快六个月的时候,宋老师可以正常走路了,他试着初步开始训练,但效果很不好,伤情又开始反复……”
燕棠私下问小谭,才知道真实情况。
小谭还说:“小燕老师,他最近是不是没怎么跟你联系?宋老师状态很差,不联络你也是不希望你担心。娜斯佳想给他请个心理医生沟通一下,他又不配合。”
两人是打电话聊这件事的,当小谭说到这里的时候,燕棠听见他重重叹了口气。
“这么久没比赛,他的排名下降了。前段时间圈内媒体一直在报道他的伤情,但这阵子问的人也少了。
“其实在西雅图那一场比赛,宋老师知道自己无论和谁比,膝伤的发展都不太乐观,挑奥斯汀也是希望打一场精彩的仗,在休养期间能保持自己的商业价值。不过现在……”
好在宋郁所在的大学对体育生的政策比较包容,他这段时间一直在远程上课,学业倒是没落下。
得知这件事后,燕棠试图通过电话联络宋郁,每一次拨过去,他都会接,态度也很温和,但绝口不提自己的情况。
如果燕棠主动问起,他会沉默几秒,然后说:“我暂时不想谈这个。”
——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莫斯科再次进入漫长的冬季。
时间进入十二月,积雪的街头便渐渐出现了闪烁着耀眼光彩的圣诞树,路边植物也都缠绕上璀璨的灯带。
而医生口中的九个月恢复期也到了,宋郁仍然没有能够进入正常的训练状态。
恰好这一阵子,燕棠和基金会合作的第一个俄文图书翻译系列处在上市前夕,她在莫斯科和北京两地来回跑,忙得脚不沾地。
等她在国内完成最后一波宣传,赶在十二月初回到莫斯科的公寓时,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和宋郁已经将近一个月没有联络。
夜里九点,恰好是西雅图早上九点,她给宋郁发去消息:「你现在还好吗?」
过了一会儿,燕棠收到他的回复:「我回莫斯科了。」
她盯着这条消息发愣了好一会儿,指尖滑动屏幕,往上翻动两人的聊天记录——联络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话语也越来越短。
上一次沟通还是在宋郁生日的时候,燕棠祝他生日快乐,他回复了谢谢。
哪怕还不是恋人关系,远距离的影响还是如此清晰地展现在了纸面上。
宋郁没有多说他回莫斯科有什么事,发完这条消息就没有下文。燕棠犹豫半晌,不想唐突,也什么都没问。
她退出微信,打开工作软件,工作组群里列了一则通知——在新年假期之前,基金会管理层组织了核心的译者一起参加集团组织去西伯利亚狩猎。
除了基金会的编辑和译者之外,参加狩猎的还有集团下其他子公司的核心成员,算是一次大型团建活动。
这次狩猎活动从今年年中开始组织,燕棠也得到了邀请。
她在毕业后经过深思熟虑,打算出来单干,利用手上的资源做翻译图书策划,所以维持和基金会的合作关系,拓展必要的社交网络非常重要。
编辑部的玛莎也会去,因为这一年的项目策划工作,燕棠已经跟玛莎混得很熟,两人在负责统筹的工作人员协助下,经历千辛万苦取得了狩猎许可证,结下了相当深厚的革命友谊。
“对于我们这种小喽啰来说,猎到几头鹿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和老板聊一下今年的业绩。”
出发前,玛莎拉着燕棠去买装备。
西伯利亚很冷,猎场在冰天雪地的树林里,要带上足够保暖,能防风防水的衣物还有一些户外用品。
等到出发这天,母公司高管们跟老板一起坐私人飞机,大部队则由统筹人员安排乘机抵达伊尔库茨克。
住宿的地点在一处高端私人狩猎营地,位于松林雪地之间,面积极大,分为好几个区域,供来客住宿用餐、观赏风景,还有专门练习狩猎的基地。
一排黑色越野车穿过雪地,将一行人送至营地。
大家纷纷下了车,空旷的营地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燕棠站在玛莎身边,环视一周,看着附近高大的白桦林和脚下厚厚的积雪,脑子里只有一个字——冷!
这里的冷是一种极其粗犷的寒冷,直扑面颊,一张口就是有如实质的白气儿。
有些同事戴上了面罩防寒,燕棠也哆嗦着掏出了口袋里的保暖口罩。
恰巧这时,又两辆车抵达营地,她听见身旁的玛莎说:“老板到了!”
燕棠下意识抬眼看过去,便见几个偶尔在大楼里碰见过的高管下了车,每个人都进行了全副武装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