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明珠(第14/16页)
红豆顿时羞红了脸,一转身小兔子似的就跑了。
张义脸色有些不善,狐疑地瞪了李景隆两眼,追着红豆也跑了。厨娘吴妈妈拿着大勺,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景隆,又望了望那俩人跑去的方向,一边往灶房走,一边喃喃道:“看来不仅仅是姑娘们,连小后生都荡漾了。”
院里没有摆放藤椅,李景隆一手扶着腰,一手揉着脑门,一瘸一拐地跟着坐到香樟树的树干上。
朱明月看着他奢贵的衣袍半身都是土,不由道:“你这是做什么来了?”
不走正门,居然还爬墙。
李景隆挤眉弄眼道:“满园春色惹人眼,一枝红杏进墙来。”
平素还是俊俏少年郎,此刻头顶沾着草叶,额头还肿了包,实在没有什么美感。朱明月跟着笑了,连日来积攒起来的苦闷,也随之消散了些许。
“倘若被我爹爹听见,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她说完,伸手替李景隆揉了揉额头,两人都不再说话。这样静静地坐在香樟树的树干上,鼻息间全是樟木的香味,一直到夕阳在天边儿擦起了红霞,这时候,有丫鬟端着茶碗上来。
“怎么不是小红豆?”
李景隆拿起茶碗,凑在唇边喝了一大口。那抱着陶盂的小丫鬟红着脸,小声道:“张侍卫说,公子爷生着一张勾魂的脸,怕把小姑娘的魂儿都勾没了,不让红豆姐过来。”
李景隆闻言,先是一怔,而后哈哈大笑。
那丫鬟被他明媚的笑容晃得神魂颠倒,连朱明月拿没拿茶碗都不知道,扭头就跑出了院落。朱明月忍不住伸手掐了一下他祸水似的脸,免得他发癔症,把府邸里所有的年轻丫鬟都给招来。
李景隆疼得龇牙咧嘴,把她的手拽下来,才揉着脸颊道:“我来找你是有正事的。那日在宫里听你跟我说完,我就一直在想。”
“想什么?”
“你所说的‘为虎作伥’。”
朱明月道:“想明白了?”
李景隆咬着茶碗,摇了摇头,“现在新朝已立,四海升平,我想不出还有哪里需要你去策应。总不会是要把你发配到番邦吧!昭君出塞?”
朱明月握着茶碗,温热的水透过粗瓷熨帖到手心上,就像是头顶上热度不减的夕阳。夏天真是不该沏热茶的,也不知那小丫鬟是不是被他俊俏的模样给晃了,居然忘了该上凉茶。
“你我都曾是策应。既然是策应,就该明白很多事既不能问也不能说。”
“真是昭君出塞?”
朱明月脸上的笑容仿佛流云般清淡,不置可否。
李景隆撇了撇嘴,半晌,长吁短叹道:“算了,你不讲,索性我也不问了。只是想来跟你说,嫁入皇家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凶险可怕,而你正值韶华芳龄,何必枉费青春,更要撇下老父,再一次投身到未知的命运里呢?”
“阿九,不是每个人都能了无牵挂。假使李国公仍在世,换成是你,会怎样?”
李景隆动了动唇角,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倘若他爹还在,大将军的位置也轮不到他吧。他总是说,自己是那最不成器的儿子,丢他的脸,丢了李家一门忠烈的脸。
夕阳的余晖洒在香樟木的枝干上,泛起一层淡而柔和的橘色。秀丽的男子拄着下巴坐在那儿,略微垂落的发丝,脸上浮着淡淡的落寞。
孑然一身,其实也是种悲哀。
“阿九,有一句话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就算是我,如果这时有能力去保全,仍会毫不犹豫地去竭尽所能。”
因为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因忠贞效命得到的一切,就这样在皇权倾轧中烟消云散,更舍不得让本该避免发生的事,却非要做出选择。
一边是皇上,一边是她,倘若局面真的发展到要国公府做出权衡的地步,一生刚直憨厚的爹爹,将会是怎样的心情。
她舍不得。
“可我想国公爷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过得好。”
“所以才更要去。”
李景隆转过身来看她,“值得吗?”
朱明月回望着他,“值得。”
李景隆瞪着她片刻,嘴角一抿,低头深深叹了口气,“在这世上恐怕只有你一个懂我的人。你这一走,不知归否,不知归期,要我上哪里再找个知音去。”
在他身上发生过太多的不为人知,那些常人永远无法理解的事,唯有她懂,且感同身受。
朱明月伸出手,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好了好了,别在这儿伤春悲秋的,眼看到晚膳的时辰,留下来一起用膳吧。待会儿我爹爹回来,正好能与你喝一盅,以后我不在家,你要记得常常过来。”
“凭什么,那可是你爹!”
“我知道是我爹。可李国公生前与我爹是刎颈之交,现在李国公不在了,就把我爹当成你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