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露相思意(第12/12页)
久违的中文,每个字都不放过。
文人在报上大骂袁世凯,骂他“授卿令”的假仁假义,骂他祭天的狼子野心,一直骂到他和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二十一条”……这“二十一条”披露在报上,条条触目,字字惊心,看得傅侗文心一阵地急跳,胸口又是闷得透不过气。
他在十三行的茶楼里也听了几句,没来得及深究,就被洪水冲乱了步伐。如今条条框框,详尽地罗列下来,远超他的想象。
可笑的他,还在船上和杜邦公司的董事据理力争。
沈奚看着他的脸色变差,看着他烦躁地皱起眉,又不敢去夺他手里的报纸,频频求助去看谭庆项。
“好了,你洪水都逃得过去,别为几份报纸失了风度。”谭庆项说。
傅侗文目光沉沉,自嘲笑着,沉默不语。
几份报纸带来的阴霾,直到旅程的最后一日,还弥漫在他们当中。
甲板上,沈奚将自己的皮箱子收拾妥当,准备跟着人流下船。身旁是衣装笔挺的傅侗文,他脚边有三个皮箱子,一大两小。稍后,船上的人会帮他运下船。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会分别下船,分道扬镳。
傅侗文手里揉着一支烟,他已经将上海公寓的地址、钥匙,还有他的一封手写书信都交给了她:“三个月,我会安排人来接你。”
离国这么久,去时和此时已是天翻地覆,他不能冒险带她在身边。他当年费了力气救她,不是要她为自己涉险,是想要她有自己的新生。
细碎的、棕色的烟丝掉在甲板上、她和他的皮鞋上。
沈奚应了,喉咙口被什么堵着,不晓得再说什么。
傅侗文看一看怀表上的时间,又去瞅她。
分分秒秒,分别就在眼前。
钟表这个东西,把时间分得那样细碎,在你眼前,一秒秒地让你感知着流逝……
这样的近,两个人的膝盖都挨到一处,却什么都没做,傅侗文将揉烂的香烟塞到长裤口袋里。“假若三哥死了,会有法子让你知道。”他说。
这是那天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人流涌动,沈奚费力地提起自己的皮箱子,带着她从美国带回来的书、衣服和私人购买的手术器械,挤入下船的旅客中。她像一个普通的从国外归来的留学生,穿着新潮的连衣裙和高跟鞋,走入下船的甬道。
走一步,心收紧一次,想回头,没顾得上,已经被人推搡着下了船。
[1]杨毓麟,字笃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11年他在英国听闻黄花岗起义失败,列强妄图分裂中国,悲愤交加,以致旧病复发,深感无以报国,将大部分的个人钱财交给黄兴作为革命资金后,在利物浦跳海自尽。
[2]1915年7月,广州遭遇两百年最大洪峰,称“乙卯水灾”,受灾人口378万。广州有街头水浸4米。7月13日,十三行在洪水中失火,焚毁商户2000家,死者上千,伤者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