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三十九章 三重点评(第11/13页)

裴贵妃一个劲儿地给景安帝使眼色,景安帝道:“玩儿可以,但不玩儿钱了。你还小呢,赌钱可不好。”

好容易打发了精力充沛的小儿子,景安帝受了裴贵妃好一番埋怨:“陛下不能这么没事人一般,轻飘飘地说两句‘啊,你还小,赌钱不好’,你得说重一点儿,不然六郎怎么记得住!”

景安帝道:“六郎还小呢,不必过于严厉,再吓着孩子就不好了。”

裴贵妃道:“这个秦探花也是,哄着六郎玩儿就是了,竟然还赌钱,这是个什么人呢。陛下不是说是个老实人吗,怎么老实人还赌钱啊?”

“看你说的,老实人就不赌钱了?”景安帝笑,“这个秦探花呢,小时候就是个顽童,中间还做过几年纨绔,可这长大了,一点儿没耽搁上进啊!也不过弱冠之年,就中了探花。你担心什么呀,他是方阁老一手教出来的,朕看他心思正直,就是年纪还小,有些个孩子脾气。”

听陛下这样说,裴贵妃也就暂且放下心来。

裴贵妃又不傻,秦探花多么得景安帝喜欢啊,这才入翰林院多久,就几番留他在宫里吃饭。何况秦探花非但探花出身,身上关系也颇为不简单,不仅是景川侯府的女婿,还是方阁老的关门弟子,与方家极是密切。何况又是这样深得帝心,便是裴贵妃,也觉着这位秦探花颇不简单。

裴国公夫人进宫时,裴贵妃说起六皇子去秦家的事时,裴夫人笑道:“秦大奶奶真是个周全人,还特意打发人过去说一声,好叫咱们家里放心。知道小殿下去了秦家,我可不就不惦记着了嘛。你父亲一向细致,心里放不下,还说打发人在秦家外头瞧着,看小殿下什么时候回宫。秦探花虽年轻,为人很是周全,坐着车把小殿下送到宫门口,看小殿下回了宫,秦探花夫妻二人这才回了家。”

裴贵妃笑道:“秦探花我也只听人说过,倒是阿镜那孩子,小时候在宫里随着大公主念书,是个懂事的孩子。”

六皇子去了秦家一趟,秦凤仪除了发笔小财外,觉着也没什么。

秦凤仪这种没神经粗线条的,估计天塌了他也觉着没什么,反正有高个子顶着呢。但对于秦老爷、秦太太还是很有什么的,老两口激动了一整天,待六皇子走了三天后,平静下来的秦老爷悄悄同儿子道:“那啥,我儿,下回六皇子再来吃饭,能不能我跟你娘也一道跟皇子吃饭?”

秦凤仪不解:“这怎么不能啊,可你们不是不自在吗?”“不自在也体面呀!”秦老爷叮嘱儿子,“这可说定了啊!”

秦凤仪看他爹娘这么强烈的愿望,身为一个孝子,自然是拍胸脯答应啦!

不过,秦老爷这愿望一时半会儿还实现不了了,因为眼瞅就是皇帝陛下的万寿了,京城权贵宗室皇亲外地藩王纷纷送礼的送礼、上表的上表,满朝上下,都在忙着景安帝万寿之事。六皇子也不例外啊,得给他爹贺寿,没空出宫来。

秦凤仪虽则官小,但他们庶吉士也有礼送。

骆掌院也觉着,庶吉士合送一份寿礼不错,既体现了庶吉士的心意,也并不违制。倒是景安帝见着这份寿礼很高兴,主要是才子们送的东西,既雅又喜,很合景安帝心意。景安帝道:“难为他们的一片心。”命赏了两席寿宴到翰林院,给庶吉士享用。

方阁老将八十的高龄,也受邀参加景安帝万寿,满脸是笑,君臣相得,亦是一段佳话。另外,在京的诸宗室、皇亲、公主、郡主、皇子,还有各部大员,远在外地驻军的大将、督抚等,皆献上寿礼,陛下四十整寿,可想而知有多么热闹了,光庆贺就庆贺了三天。当然,这三天,与秦凤仪他们这些微末小官儿是一丁点儿的关系都没有,他们还在翰林院念书呢。

不过,万寿节后的重阳节,衙门发节礼,秦凤仪分到了一篓螃蟹和一匣子重阳糕,而且重阳节各衙门放假一天。秦凤仪带着衙门发的东西回家,秦老爷还说呢:“比起上回陛下赏给咱家的螃蟹差远了。”

秦太太道:“这自是不一样的。那是陛下吃的螃蟹,能一样吗?”

秦凤仪发现,自从吃过陛下赏的螃蟹,他爹娘的品位明显变高了。秦凤仪道:“这也不错了,螃蟹也不小,蒸一蒸今天就吃螃蟹。”

秦太太想着儿子一向喜食蟹,而且螃蟹这东西就是给祖宗上供,味道比较大,便道:“把糕拿去供祖宗。”

衙门发的重阳糕,家里人一口没吃上,全供祖宗了。

秦凤仪还说呢:“这重阳节正是吃螃蟹的日子,多买几篓,亲戚朋友的都送些才好。”秦太太笑道:“这用你说,我跟你媳妇儿早办好了,咱们亲家,还有阁老大人那里、程大人、骆掌院,再有几家常来往的朋友那里,都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