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重点评(第7/13页)
秦凤仪又道:“以往我还不信那些神神道道的事,不过你看我现在是探花啦。咱娘说,只有天上的文曲星才能中探花呢,说不定我以后真能做大官儿,媳妇儿就等着享福吧。”
李镜不与他打趣,问道:“母亲现在还有什么旧疾吗?”“现在好多了,先时腿上不大好,月子里风里雨里的受了寒,后来在扬州,咱家富裕起来后,请了许大夫过来针灸,已没什么大碍了。”李镜点点头,这才放心了。
秦凤仪说过,外头有卖螃蟹的叫家里多买些螃蟹吃。
家里人如何不知他爱这一口,秦老爷、秦太太只此一子,把儿子当活宝贝。家里便买了几大篓螃蟹,给亲戚朋友都送了些,自家蒸了,秦太太还问儿媳妇儿呢:“这能不能给阿凤送几个去,也叫他解解馋,阿凤自小爱这一口。”
李镜道:“送是可以送,只是送多少呢?他们庶吉士都是一道用饭,送去几个,光相公一个人吃反倒不好。要是送多吧,翰林院也有几十个,咱家送螃蟹,倒很显眼了。”
秦老爷道:“儿媳妇儿这话有理,过不了几天阿凤就又回来了,到时管叫他吃个饱。”秦太太不能给儿子送些螃蟹吃,自己这螃蟹吃得也不香了。李镜也喜食蟹,只是她不敢多吃,蟹性属寒,嫂子崔氏告诉过她,让她少吃,说吃多了对怀孕不利,李镜也便不多吃了。倒是秦老爷,不愧秦凤仪亲爹,俩人吃螃蟹都是一样厉害。秦太太李镜婆媳,一个没心情吃,一个是不敢多吃,秦老爷一人吃了十来个,而且吃完后蟹壳子一只只摆得精细。
李镜道:“父亲这剥蟹的功夫可是不浅。”
秦太太笑道:“他这远不及阿凤,待咱们一家子吃蟹你就知道了,阿凤那孩子,剥蟹又快又好,整只蟹剥出来,蟹壳还是完整的。”
秦老爷点头:“这一点倒是青出于蓝了。”
秦太太自豪道:“阿凤比你强的地方多着呢,这孩子,念书多有灵性。”
秦老爷道:“我是没赶上好时候,我小时候,爹娘早早去世,吃百家饭长大。可我在窗外听酸生讲书,也是听两遍就记得了。不过,酸生讲书没意思,成天之乎者也的。”
“可别再酸生酸生的了,咱家现在已是书香门第。”“哎哟,一时不留神,说漏嘴了。”
其实,秦家人倒不必惦记,秦凤仪虽在翰林院却并不缺螃蟹吃,这不,他又被景安帝召宫里去了。这回倒不是景安帝找他,而是六皇子那小屁孩儿,景安帝道:“给六郎讲史的师父,前儿多吃了两口螃蟹,身上不大好,昨儿殁了。朕赏了奠仪,想着六郎也不能没师父,他非要你来做先生,你觉着如何?”
秦凤仪哪里愿意教熊孩子,连忙道:“臣是万万不能的!臣这点学识,陛下是知道的,年轻一辈还算可以,但哪里敢跟老师父们比啊!做先生可不是小事,臣小时候也拜过不少先生,进过好几个私塾,只遇着一个尽职尽责的,其他的,臣给他们几两银子就能收买了他们。臣就是少时淘气,更兼启蒙先生早早辞去,后面遇到的先生都不成,这才耽搁了好些年。要不,臣何至于如今才得中探花啊!这还得亏臣有些运道,后来遇着师父肯指点我。要叫我跟六皇子玩儿还是成的,做人师父,岂是易事?臣道行不到啊!”
景安帝笑道:“做人先生要什么道行啊?”
“起码得是胡子一大把那样的道行吧。”秦凤仪坚决不肯,道,“民间有句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臣尚是需要陛下指点的年纪,哪里敢去做皇子师呢。”
六皇子那叫不高兴:“我就是不喜欢那种胡子一大把的老师父,才想找个年轻的。”“哎哟,少年,你知道个啥子哟。”秦凤仪道,“别不识好歹了,我小时候就是找了个嘴上没胡子的先生,年轻是真年轻,爬起树来噌噌的,可揍起人来也是啪啪啪的。我跟你说吧,这先生就得找老的,想揍你时,你刺溜一跑,跑老远,他追也追不上你,打也打不着你,多好啊!”
六皇子乐了,问秦凤仪:“你小时候还被戒尺打过啊?”“岂止被打过,殿下哪里知道民间的事。我念书时,只要没完成先生留下的课业,都要挨板子的。”秦凤仪道,“赶紧叫陛下给你安排个好的。你自己才多大,就会挑先生了?”
秦凤仪突然有个坏招儿,与六皇子道:“你这也没个眼光,我说你还别不服气,你挑我是怎么挑的?放着身边儿这么个有大学问的人不挑,竟然找我给你讲史。”说着他朝六皇子使个眼色,看向景安帝,“陛下学问,不止胜我百倍。”
六皇子闷闷地道:“父皇哪里有空给我讲功课呢。”“殿下还没寻到心仪的先生前,让陛下代几日班也没什么啊!这又不是外人,亲爹教亲儿子,岂不是应当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