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京城风波(第11/13页)
二人出身不凡,且一人为状元一人为传胪,但就建城之事,纵是在朝也没见过,到秦凤仪这里,却是见个正着。一想到马上就能看到一座城池的兴建,饶是以二人心志,也不由得心潮起伏,一时看入了神。
三人当天一直畅谈到天黑入夜,李镜着人来催了好几回,方意犹未尽地散了。
待第二日,秦凤仪半点儿没闲着,把大舅兄与方悦介绍给了现下的手下臣子们认识。秦凤仪以为他们以属官的方式调过来呢,没想到两人都是辞了官的,待知其间内情,秦凤仪颇是翻了几个白眼,正色道:“大舅兄、阿悦,你们只管跟着我!以后你们就能知道,咱们一起做的事业,比在那京城里强百倍!”
李钊、方悦原本最想不透的就是秦凤仪哪里来的银子建新城,但此二人马上就有些明白了,因为他们很快就收到了淮商、浙商两家银号送的厚礼。这两家银号送他们厚礼不为什么,就为了能亲见亲王殿下,给亲王殿下送礼来着!
李钊、方悦都是大族出身,自然知晓这些银号的实力,这还是头一回见着银号哭着喊着给谁送礼的,尤其京城都没这样稀罕的事,何况南夷这相对贫困的地界儿呢?这两家是得罪了秦凤仪,还是想从秦凤仪这里得到什么莫大的好处啊?
而且这回这两家送的不是寻常的东西,李钊能为他们传话,皆是因为这两家道:“先时,分号的掌柜是个瞎子,误了银号的大事,如今听闻殿下要建新城,我等受陛下慈心仁性的感染,深觉以往浅薄,今愿给殿下捐百丈城墙!”
这新城还没建呢,就有捐城墙的了。李钊想,秦凤仪这新城还真不愁了。
秦凤仪很不待见淮、浙两家银号。当然,人家银号的大名不叫淮商银号、浙商银号,淮商银号叫广丰隆,浙商银号为保恒昌,包括晋、徽两家银号,也各有大名。只是做生意、做事业都讲究抱团,譬如各地商人也有商人行会,秦老爷当年就做过盐商行会的会长来着。
按理,秦凤仪生在扬州,浙商银号还罢了,淮商银号,这完全就是他半个老乡啊。就是淮商银号的东家,也是老牌盐商起的家,与秦老爷还相熟呢。结果秦凤仪对这两家银号拒而不见,且非一日。
要说这两家银号哪里得罪了他、哪里惹他不痛快了,就是跟秦老爷打听,秦老爷这一路随秦凤仪自京城到南夷的人,都不一定晓得。这事儿,只有秦凤仪自己清楚。
要说哪里得罪了他,也就是秦凤仪自徽州宣布他的建城大计后,这两家没与他一道南下罢了。当时,随秦凤仪一道南下的是晋、徽两家银号,由此,秦凤仪多觉淮、浙两家没眼光。他可是在扬州城长大的,他的本事,晋、徽两家离得远不一定晓得,但淮、浙两家肯定晓得吧。都说了要建一座新城,秦凤仪都怀疑这两家银号是不是脑子不够使,就是南夷偏僻些,建城也不是小事,有的是钱赚,基本上银子撂地上就差弯腰捡了,结果这俩竟不跟他一道来南夷。于是,这两家在秦凤仪眼里就成了没眼光、不机灵的代表了。
要说这两家银号也只是晚徽、晋两家银号一步就到南夷,结果就是这一步先机之失,亲王殿下修路、修码头的差事,便是让徽、晋两家帮着跑腿儿,什么招商的一百家商贾的资质审核啊,还有所有亲王殿下的一应银钱往来,都是由这两家出面。中标的商贾们去取亲王殿下给的两成预付款,包办商贾们各人要付的保证款项,都是这两家出面。
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他们银号都是有家底的,有哪家银号能为衙门效犬马之劳,何况还是这样的大事?而且事情有一便有二,要知道,别的衙门的主官都是念书出身,对他们商贾向来轻视。亲王殿下的学问也是一等一的,还是探花呢,但亲王殿下少时是在商贾之家长大的,故而行事便不与别的官员同。只有亲王殿下愿意用银号进行工程结算!
这对银号是怎样的福音啊!
这福音比起亲王殿下建城,对于银号一行,都有更伟大和深远的意义。
正是因为亲王殿下用徽、晋两家银号来结算修路和修码头的工程银子,才让淮、浙两家银号决定要为亲王殿下捐百丈城墙!
尤其听说近来亲王殿下又有一笔巨资存入了两家银号,淮、浙两家完全坐不住了!城墙说捐就捐了,而且求的是殿下的大舅兄,京里景川侯爷的嫡长子李钊李大人。
李钊刚到这里,不明白秦凤仪与这两家银号哪里不对付,但百丈城墙不是个小数字,李钊便代他们同秦凤仪说了一声。秦凤仪微微一笑,道:“算他们还算明白,既求到大舅兄你这里,我自然要给你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