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六十八章 万寿节礼(第10/13页)

帐子里光线有些暗,可这眼看就快中秋了,月光正亮的时候。李镜掀开秦凤仪的被子一瞧,就见大阳一只手摸在秦凤仪胸前,小肉手揪住他爹的咪咪,正掐得来劲呢。李镜大乐,深觉解气:“活该!”叫你成天做好人,这就是下场!

这是秦凤仪就藩后的第一个中秋宴,也是一战大捷后的宴会,规模相当盛大。秦凤仪更是先从内库拨出钱来,大赏军中。当然,南夷官员都有中秋节礼,只是不比军中丰厚罢了。

许、关两位知府也被秦凤仪留在了南夷城过中秋节,主要是这两人便是回去,中秋节也得在路上,与其如此,就一道在南夷城过吧。

说来,这两人还真是开了眼界。南夷城先时啥样他们是知道的,秦凤仪过来后,南夷城就大变样了,城里的人比以往多了不止两三倍,现在去街上更是热闹得不得了。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便不提了,尤其城中的建筑变得多了,以前有些歪歪斜斜的屋子,该加固的加固,该收拾的收拾,只要有空地不挡路的地方,多出几间小屋子做门面儿做个小生意。而且城中酒楼、饭庄、客栈、铺面,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还有一家特别大的点心铺子,说是淮扬有名的如意斋,亲王殿下的扬州老乡开的,这到了节下,不知多火爆,小点心铺子也是人满为患。而且有模有样的青楼还开了好几间,不是那等年老色衰的妓馆,是格调与风情俱在的青楼,听说,晚上还有旗楼赛诗呢。

许知府说:“六月送军粮还来过呢,怎么觉着如今人更多了。”关知府也道:“怪道都说殿下安民抚民,功力不凡呢。”

两人想,殿下留他俩在南夷城过中秋,怎么着也得给亲王殿下备一份中秋礼才行啊。其实中秋礼早在自家州府都备好了的,只是听闻有山蛮来犯,两人也是真的担心亲王殿下的安危,倒不是就忠心耿耿到了这地步,实在是秦凤仪身份尊贵,就是给封到南夷来,这也是皇帝陛下的亲儿子,倘秦凤仪有个好歹,整个南夷州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再者说了,这也是他们为人臣子的本分,过来给亲王殿下请安,担心亲王殿下的贵体是否被山蛮伤到,自然不好带着中秋礼过来。眼下中秋节,多少人给亲王殿下献中秋礼,他俩也不好不送啊。

可一时间,两人又想不好送什么。

两人到底是进士出身,而且亲王殿下跟他们推心置腹地说了那些话。怎么说呢,就是秦凤仪说的,这两人虽则自瓷窑那里弄了些银子,到底不是丧心病狂没底线捞钱的那种,不然,两州百姓也不能日子尚可。

官场上做官,秦凤仪的才干就在南夷城摆着哪。因为亲王殿下忙,这两天让他们自便,参加过中秋宴再回,这两人便商量着,还坐船去了一趟凤凰城。这里,以前叫番州,后来人口太少,降州为县,成了番县。如今亲王殿下选这里为新城地址,便改名叫凤凰城了。

秦凤仪以为就是自己两句话便把这俩官场大油条给感化了呢。因为中秋时两人一人写了一篇计划书。虽则他们是没秦凤仪这种直接叫南夷城旧貌换新颜的本事,但两人对于各自地盘儿的建设,也是有想法的,尤其是军备上,这两人去了潘琛的军营,又去冯将军那里,还观摩过土人的训练。

两人虽则有几年不得志了,毕竟还年轻,也不想就这么一路混到致仕。这两人怎么就被人安排到南夷了呢?说来这是官场惯用的手段了。你得罪了人,怎么收拾你呢,不是去说你的坏话,而是说你的好话,能干、出众、比人强一大截,正好有南夷哪个州需这样的能人治理呢——好吧,你来吧。

许、关二人大都是这样被人踢到南夷州来的,两人都是二榜进士,谁年轻时没有一腔志向?初到南夷,谁没曾想过,便是南夷这样的穷困地界儿,也一准儿建设得天下皆知。都这么想过,不过两人都没有干成。

但是,秦凤仪干成了。

这位亲王殿下来南夷不到一年的时间,南夷城如何,现下长眼的都瞧得出来。就是义安、敬州两地的百姓,都有不少跟着亲戚一道来南夷城或是凤凰城这里讨生活的。

秦凤仪亲自伸出橄榄枝,两人便成油条了,也不傻,心知这是一个机会。

反正也不会更坏了,两人在南夷坐了多年冷板凳,起码亲王殿下不是个没本事的。而且亲王殿下也不苛责。参观过凤凰城后,两人便觉着的确不能再混日子了。

于是,两人也甭想着什么中秋礼了,先得跟亲王殿下表个决心,回头也得把军队训练起来。

秦凤仪收到他们的计划书,细细看后,见两人写得挺实在。其实,秦凤仪在问两人各府驻军时,两人没编瞎话糊弄,许知府更是深知军中现役将士的准确数目,这就不是个无能的。如今两人写的计划书,也很细致,并无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