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客似云来(第11/22页)
赵长史、李钊、方悦,连章颜,看过这位傅才子的文章,都向秦凤仪极力推荐。秦凤仪自己也是探花出身,看过傅才子的文章后,道:“文章可称锦绣,如何屡试不第呢?”
赵长史虽则中间辞过官,回乡过了十好几年,但他也是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的,道:“科举文章,又称时文。傅才子一向傲气,要写时文,并非不能,实则不愿也。”
“那他愿不愿意留下来啊?”秦凤仪问。
看几人灰头土脸的模样,秦凤仪登时大怒:“好个不识时务的傅傲骨,竟敢给你们吃瘪,立刻叫人给我把他打出南夷去!”
李钊连忙道:“我们不过是去见见傅才子,谈些诗茶之事。”
“是啊是啊,殿下息怒。”方悦还睁眼说瞎话,“傅才子性情挺好的,您想多了。”
“看你们一副碰壁碰肿脸的样子,我能想多?”秦凤仪不大信。
赵长史道:“先时还说给才子们房舍田宅,殿下必要礼贤下士,多留下几个有才学的才好。自来有才之人恃才傲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殿下一向心胸宽广,一个傅浩如何就包容不了?”
秦凤仪道:“要是他对我,不乐意就不乐意了,给你们脸色是什么意思啊?你们还不是好心过去看他。”
赵长史心下一暖,想这秦凤仪虽则现下做了藩王,身上那股子义气仍旧未变。赵长史笑道:“才子嘛,总是有些才子病的。只要有才干,有些才子病也无伤大雅。”
秦凤仪摆摆手,道:“先不说他,倒是苍山、苍岳这对兄弟不错。”苍家兄弟都是举人出身,年亦不过二十五岁,这样的年纪,在哪里都是年少俊才了。秦凤仪喜欢苍家兄弟,是因为这对兄弟是在佳荔节的书画会后首先表示出想要投奔秦凤仪之意的举人。
而且这对兄弟完全没有那些才子病,苍山道:“我们在徽州,听闻过殿下不少事迹,去岁秋闱后就过来南夷了。不瞒殿下,听闻西边儿时有山蛮之乱,还没去,但东至义安、敬州,我们都去过了。”
秦凤仪问他们对南夷的看法时,苍岳道:“南夷今非昔比。我们东去时,有许多县城州府的百姓,听闻这里日子好过,多愿意来南夷城或是凤凰城讨生活。依学生看来,南夷现在的不足有三处。第一,南夷现在的繁华,多是在南夷城与凤凰城,其他州县,虽有改观,依旧不大;第二,便是南夷多是外来商贾工匠,南夷本土人口太少;第三,南夷是土人、汉人共居的地方,而土人又分诸多部落族群,眼下当务之急,除了武功,尚有文治之事。”
两人的许多看法,在他们这样的年纪,已称得上极具眼光。秦凤仪当时就把此二人留在了身边,尚未授予官职。秦凤仪与赵长史他们商量时,赵长史几人也很喜欢苍家兄弟,不说别的,苍家兄弟的性情就很让人喜欢。秦凤仪令赵长史先带一带他们,私下与赵长史道:“此次能得苍家兄弟,这回的佳荔节就没白准备。”
赵长史笑:“这可是徽州苍家二杰,臣亦恭喜殿下得此二人效力。”
“我倒是记得当年咱们南下时经徽州,当地士绅就有姓苍的,看来,这苍家兄弟便是苍家人无疑了。”
“是。”赵长史道,“苍家是徽州百年书香门第,亦是徽地大族,族中为官治学都不在少数。苍山、苍岳两兄弟,便是在苍氏族中,亦是出众人物了。”
秦凤仪道:“看来,也不是所有才子都有才子病的。”“殿下少时见我还喊我赵才子哪。”赵长史劝秦凤仪道,“各人有各人的性情,若是傅浩与苍家兄弟一般明达世情,也就没有今日的傅浩了。”
秦凤仪道:“可傅浩这样的人,纵是到我麾下,怕也难与你们相处。”
赵长史笑:“殿下啊,你自来不喜酸腐之士。有些人读书,是读得豁达通透;有些人读书,的确是读得酸腐气。殿下才干,并非全自书中所得,更大一部分,来自殿下的非凡天资。臣与殿下相识多年,殿下苦读四年便能榜上题名,武功更是不凡,当初山蛮来犯,就是臣,心里也庆幸,幸而殿下提早做了准备。殿下也十分关心城中官学,希望学里的孩子们能念好书。其实,殿下也明白,要治理的,并非府城官学,更有县里的县学。南夷的治理,府城好治,无他,殿下在这里,人才在这里。但更需要治理的,是下面的县城、乡镇。殿下喜通透之人,臣亦喜通透之人,但世间最可敬的,是有所坚持的人,是明知前路难行仍一路坚持。就如同这南夷,都知这是不好治理的地方,殿下来了。南夷因殿下繁华,殿下因南夷扬名。咱们南夷,若想长治久安,必要一位博学大儒来此治学,而且不是一年两年,必积数十年之功,方得一改南夷文治局面,如此,南夷方是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