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合一(第2/7页)
“致命伤完全吻合,已确认可并案调查。”
傅珩点了点头,须臾后看向景白安,意味深长道:“本王一向说一不二,景大人与韩大人倒是叫本王头一遭破了例。”
景白安抿唇不语。
“为了保住景大人,太子竟亲自登门求情,景大人好大的面子。”
傅珩唇角的弧度越来越深,笑意却不达眼底。
“看来,景大人与太子交情颇深啊。”
景白安这才抬眸看着傅珩。
面色是一贯的平静如水,无半点波澜。
“王爷多虑,锦衣卫直属天子,不参与任何党争。”
“至于太子殿下求情一事,臣心存感激无以为报,唯有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查清此案。”
视线交锋,一道坦荡,一道漫不经心。
良久后,傅珩收回视线,轻笑出声。
“好一个无以为报,恪尽职守。”
“如此,就不怕伤了太子的心?”
景白安义正言辞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以为惧。”
傅珩挑眉:“景大人不怕落个忘恩负义的名声?”
景白安面上终是有了裂痕,像是无奈,又像是懒得再争论。
“王爷有何高见。”
傅珩试探是真,调侃也是真。
比起外界的传言,他更相信景白安眼下所说并非太子一党,只是景白安的脸上连一丝多余表情都没有,便一时兴起多调侃了两句。
此时见人终于不再是那张死鱼脸,才稍微满意。
“高见没有,事却有一桩。”
“不知景大人可否援手?”
景白安神色略微复杂,合着绕了半天是有事要他帮忙?
“王爷但说无妨。”
傅珩也丝毫不客气:“麻烦景大人去一趟府衙,审理一桩小案。”
景白安:“?”
景白安略微疑惑的看着傅珩,这里不是有地方官,缘何要他去?
“楚大人需要避嫌。”
傅珩解释道。
景白安皱眉,既是小案,何须避嫌。
“此事说来话长,本王的准丈母娘与人起了争执,闹上公堂,楚大人处理起来难免束手束脚,一个不小心下了狠手怕要落人口舌。”
“楚大人刚在昭河立了功劳,将来多半要入京,不好叫人抓到把柄。”
“所以,还劳烦景大人走一趟。”
傅珩说的淡然极了,景白安却怀疑自己听错了。
锦衣卫指挥使瞳孔放大,准丈母娘?
摄政王何时订亲了?
“景大人也无需偏颇,秉公执法就可。”
景白安唇角一抽。
真要他秉公执法,何必特意强调准丈母娘!
还怕楚大人束手束脚无法下狠手?
景白安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答应这种事,可能就是想去瞧瞧堂堂摄政王的准丈母娘是怎么把自己送上公堂的?
到了府衙,看着堂上密密麻麻的人,景白安揉了揉眉心,毫无疑问,这是他生平处理的最小的案子。
杀鸡焉用牛刀?
如傅珩所料,孟夫人在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对程冉冉的身份更是咬死不认。
程冉冉只知哭哭啼啼,一问三不知。
楚夫人此时则收起了在柳叶巷子骂人的狠劲儿,只默默垂泪,偶尔能插上话了,才用帕子擦着眼角,问孟夫人包庇孟长桉守孝期养外室生子,将来有什么颜面面对仙逝的孟老太爷。
孟夫人被她这前后两幅面孔气的心肝都疼,指着人几乎是口不择言的辱骂,到后头还说是楚夫人栽赃嫁祸。
楚之南气的面色铁青,他疼了半辈子的人哪能叫人这般欺辱,可他的惊堂木才拍下,孟夫人便耍横说至亲要避嫌,若是处理不公便要给家中京官去信,还宁愿撞死在公堂上也要求个公正,堂上被闹的一片乌烟瘴气。
景白安默默的在后头听了半晌,大约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无非就是贼喊捉贼罢了。
怪不得摄政王要他过来,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家事。
虽说此事楚府占理,但楚大人若真这么审了,将来要是被政敌拿出来有意摸黑,楚大人怕也是有口难言。
京中也确实有一位孟姓京官,且还是个风评不大好的言官。
这点小案固然闹不到京城去,但楚之南将来若任京官,会不会被人暗地里使绊子就难说。
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摄政王思虑的长远且周到,也不知是位什么样的姑娘,值得那般清冷尊贵的人如此费心思。
思索再三,景白安拿出了钦差令牌加上锦衣卫指挥使的腰牌,接理此案。
楚之南没有见过景白安,但对景白安一名早已如雷贯耳。
十六岁入锦衣卫,心性坚硬,手段狠戾,且破案如神,只短短五年,便被天子亲自下旨赐官,乃云宋史上最年轻的一位锦衣卫指挥使。
景白安的出现对楚之南来说,简直如天降神兵,确认了景白安的腰牌和钦差令牌后,楚之南毫不犹豫的让出主位,于一旁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