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3/4页)
“为什么非得找他!找旁人不行吗!”
“陈道平虽然变节了,可还顾着几分旧情,找其他人,不一定愿意帮咱们开这个口,反而有可能打草惊蛇。”
焦烈威思来想去,有些松动,问道:“你们以为叫谁去找陈道平合适?”
“锦州城那位方千户手底下,有个叫傅少阁的罪臣,原先与陈道平有些交情,我看他为人机敏,口才了得,足以担当此任。”
这命令传到了锦州,傅少阁烤了最后一个土豆,站起来拍拍手,对前来传讯的方从鉴说:“给我准备十颗东珠,十幅点翠头面。”
方从鉴愕然道:“你这是狮子大开口啊!”
傅少阁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傻子。
方从鉴问:“你什么意思?你不愿意去直说,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点翠首饰呢!”
傅少阁叹了口气,说:“找陈道平是对的,但他刚降金不久,这话不能让他来说,得由他身边的女人开口。”
方从鉴明白了,东珠和点翠首饰都是用来打通关节的。
他拧着眉头,去向副总兵报告,副总兵两手一摊说:“没钱,你们先自己想想办法。”
方从鉴没办法,两手空空回来找傅少阁。
傅少阁早猜到他搞不定了,跟他说:“我给卫齐写了封信,你派个信得过的送去。”
结果还是靠傅少阁的人情才把东西准备妥当,方从鉴过意不去,想一起跟着,傅少阁说:“这次去需得小心,免得被认出来,反倒坏事。你会说女真话吗?不会就别跟着。”
傅少阁独自上了路。
方从鉴回头把那些生员秀才们放了,这也是皇上的意思,敲打历练他们一番。文人要有傲气,但做朝廷官员要有清醒的头脑。
这帮人终于能离开辽东,有的一脸劫后余生,也有的若有所思。
到了宁远,已有车队等在关口了。文生们有些莫名,他们离家前都交代过,要来辽东会一会这顾宜兴,此后去哪儿再看情况,是以家里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辽东被困了一个多月。见车队领头一人笑眯眯地,挨个叫出他们的姓名,这些生员们纳闷了,问道:“你是谁派来的?”
“顾宜兴顾郎君派我来的。诸位老爷先上车吧!”
好哇!居然是那个顾宜兴,把咱们骗到了辽东这么久,他一直躲着没露面,现在居然还敢冒头!文生们撸起袖子,登上马车,喝道:“顾宜兴在哪儿?!”
有人小声说:“当心这又是一个骗局!”
领头的笑道:“诸位可以放心,里头没埋伏,就我和四位赶车的把式,不能把诸位怎么样。”
文生们检查过,这才放心地上了车,向领头人打听:“顾宜兴究竟是什么来头?”
领头笑道:“到了诸位就知道了。”
车队出了宁远,过了山海关,终于到了北直隶。再过几天,就进了京城,领头的把生员们安置在寺庙里,让众人修整一番。
顾励最近公务繁忙。经六部九卿廷议,认为应先兴修水利。他于是给焦烈威去了密信,要求他想些办法,别在今年开战,如此一来,便可把军费省下来,用来铺设水泥路,修建水利工程。铺设水泥官道一事他交给工部,暂时只覆盖从南京到北京的运河沿岸官道,如此一来官道修好了,便可为大运河减轻一点压力。
至于修建水利工程,仍是交给聂光裕和夏星骋等人,先以黄河沿岸的平阳府作为试点,修建好了水利设施,解决了灌溉问题,才好让黄河边的百姓们迁居,腾出田地来治理黄河水患。这些都是大工程,越早启动越好。
此外,耿崇明巡视南方回来后,给了他各地官员功过单子,穆丞相把地方上的父母官撤换了一批。换上来的这批人里,有两个江西、湖广的地方官,向顾励上疏,地方的吏胥违法害民,白员冗余,尾大不掉。这些白员们被称作查牌衙役,借着各种由头戕害百姓,蹭吃蹭喝,胡乱收费。因这华中地区未遭张贼之祸,反倒不如陕西等处可以推倒重建,恳请皇上派人前去查办。
地方的吏胥相当于基层工作人员,不要小看了这些人,他们对下可以欺压百姓,对上可以团结一致阳奉阴违,杨庭芳就是要整治这些人反被害死的。
顾励便让江延书亲自带人,去地方上查问,凡有害民之吏胥,一律押解来京问罪。现如今这帮白员们正关在大牢里等候审讯。
顾励把工作都安排好了,第二天终于得了空,便带着谢莲和小谭,跟在江夏生身后到了寺庙。
没错,千里迢迢跑到宁远去把这些人接回来的,就是江夏生。
谁让他曾经冒充顾励呢,不支使他支使谁。
顾励进了禅房,生员们已经等着了,一见顾励进来,便冲上来围着问道:“阁下就是顾宜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