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私情(下)(第7/7页)
[2]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桃源忆故人》,全词为:“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此词诉说女子相思之苦,情哀之思。
[3]出自宋代范成大《车遥遥篇》,写夫妻如星月皎洁辉映成天之佳偶。
[4]因以金线织成灯笼形状的锦纹,故名灯笼锦。纹样以灯笼为主体,饰以流苏和蜜蜂。流苏一般是谷穗的变形图案,代表“五谷”。蜜蜂的“蜂”、灯笼的“灯”与“丰”“登”是谐音,这样便联成“五谷丰登”的吉祥语。
[5]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俗称“填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
[6]出自《诗经·卷阿》,表达了周王率群臣出游卷阿,诗人歌颂并劝勉周王礼贤下士之意。《集传》:“如圭如璋,纯洁也。”令闻令望,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
[7]出自《诗经·卷阿》。意为凤与凰在空中交尾,后用以比喻夫妻合欢恩爱。常用以祝新人幸福美满。
[8]长公主: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9]固伦公主:固伦公主是清朝时期对于皇后所生之女的称呼。“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
[10]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11]出自唐代顾况的《宫词》。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优点在于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12]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过霸东石桥,桐花尽落》。全诗为:“老去能逢几个春?今年春事不关人。红千紫百何曾梦?压尾桐花也作尘。”
[13]蓝翎侍卫:御前侍卫处的侍卫品级及编制为:一等侍卫,也称“头等侍卫”,正三品,60人;二等侍卫,正四品,150人;三等侍卫,正五品,270人;蓝翎侍卫,正六品,900人。
[14]大行皇后:对刚去世的皇后的敬称。
[15]玛父:满族对祖父的称谓。
[16]满洲八大姓氏:主要泛指清朝时期几个较为显赫的满洲豪族,包括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
[17]国本之争: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皇三子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大臣按照明朝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出身的王恭妃所生的朱常洛,有意立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
[18]檀君教:又名大倧教或桓俭教。这是以檀君为教祖的民族宗教。大倧教以桓雄、桓俭和桓因的三位一体即天神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是一个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色彩浓厚的本土宗教。
[19]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