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截胡(第5/7页)

高静姝连忙堆笑,又给皇上万福:“那请皇上指点我。”

皇上携了她的手坐下:“别怕,这回皇额娘不是要为难你。”

高静姝连忙撇清道:“太后娘娘哪回也不曾为难臣妾。”

皇上莞尔:“是,母后慈和,那你怕什么?”

“太后娘娘对皇上来说是慈母,对臣妾来说却是威严,您倒是好好告诉臣妾,太后如何忽然要召臣妾去?”

她可不觉得太后是喜欢她,以至于要两人捆成一对儿礼佛。

“朕今年定了贵妃礼制,原是要升一位贵妃的。还是皇额娘护着你,说你做贵妃很好,暂且不必另立一个。又听闻你性子改了些,这不就要亲自教导你。”

骗鬼。

高静姝见皇上这里只能问出这些,又见他眉眼轻松,就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太后也不能打死她。

她就当去军训好了。

--

高静姝不乐意,**oss本人其实也不乐意。

“娘娘既然应了皇上调理贵妃几日,总不好反悔的。”孟姑姑已经劝上了。

太后摇头:“皇帝明里暗里提过几回让哀家对贵妃教导一二,哀家怎能不应?唉,自己生的儿子自己知道,皇上面儿上是个极守正统规矩礼法的,一心向着盛世明君去。但到底是先帝爷的儿子,还是有些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的脾性。”

“对放在心上的人,他倒是肯用心:皇后多年未有身孕,他都不曾为此出一句责备之言,反而多加宽慰更多多临幸。贵妃脑筋糊涂性子娇慢,他也是瞒着哀家才私下里处置一回。”

孟姑姑也笑:“太后是最睿智的了,什么都看的明白。所以只管受着贵妃的礼就是了——依奴才说,贵妃这回真该对太后感恩戴德,要不是您开口,这会子宫里只怕就有两位贵妃了。”

太后捏着一串碧玺主子:“哀家并不是在帮她。”

孟姑姑低头不语。

她自然明白,太后出言拦住了皇上,面上是对贵妃有利,可实际上,万事都自有其代价。

正所谓爵以赏功,禄以酬劳,嘉奖是要给立了功出了力的人。

可这回贵妃却是犯了错以后,反而得了个好处。面上看着占便宜,实则要吃亏:皇上已有立第二位贵妃的准备,却没能立成,那么对这位独一无二的贵妃,无形中要求就会提高。

总得配得上这份圣恩。

贵妃要还是从前那样挑衅皇上的威严,只怕会不断消磨跟皇上的情分。且贵妃又没有子女傍身,要是哪日皇上真的觉得高氏不配做这独一无二的贵妃,她又能有什么下场。

太后能想明白这些,但她是不会在意贵妃的。

她行事只按着自己的道理来,贵妃能在这宫里活下去就活,活不下去也只好给别人腾地方了。

孟姑姑见太后又念起了佛,开始祈祷‘漫天神佛显灵,皇后有孕’,就悄声退下。

--

继过年大典后,高静姝再次佩服起了太后娘娘。

从专业眼科医师的角度看,太后如今五十四岁,已经是花眼的年纪了,看近的细的东西都该很不舒服才是,但她老人家仍旧坚持着捡了一个时辰的佛米。

自然,高静姝不可能在一旁袖手看太后拣米。

她同样也得干起来,每拣一粒米还需要念一句吉祥话。

太后口中念得就是:佛祖保佑我大清早得嫡子。

高静姝自然也不敢在这时候搞创新,也跟着祈祷起皇后得子来。

可是……她心里却是知道的,皇后娘娘的嫡子七阿哥,确实是会出生的,可那孩子周岁夭折。仅一年后,皇后就于南巡途中崩逝于济南,只怕跟再次丧子关系甚大。

三个月下来,高静姝早已不再将这些人当成历史书里的人,他们会说会笑,活生生的有喜有悲有算计。

尤其是皇后待她真是没说的,统御六宫更是公正娴熟,人人敬服。高静姝只盼着富察皇后好,绝不盼着她早逝。

于是她就修改了祝祷的词汇。

太后出声祈祷,高静姝便只是喏喏动嘴默念,免得扰了太后——万一她老人家卡壳了,可就是自己的过失。

旁边孟姑姑却定神看了看贵妃的口型。

等终于拣完佛米,太后便让贵妃去东稍间用饭。

到了太后这个地步,大宴上自然都有皇后带着妃嫔左右服侍,可素日里她其实更愿意自在用膳,不必有个时刻观察自己眼色,或者劝膳的妃嫔在边上。自己用还自在些呢。

高静姝告退后,孟姑姑就道:“奴婢留心看了,贵妃娘娘就祈祷着两句:一句是跟着您说佛祖保佑皇后娘娘早日诞下嫡子,另一句是祈祷皇后娘娘的嫡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太后的眉间肉眼可见的就舒缓了。

于是下午,太后就给了贵妃一个恩典,许她亲手给自己剥一个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