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妙化玉章 无主之战(第13/15页)

但经过符箓的分化引导。分在每个人头上,再算上折损,就弱了很多,但更加灵活。

这些力量与加持的星光防护一起,依附在众修士身外,与之气机勾连,随着余慈“他心通”的指令下达,分列的五队修士,在轮转换位之时,一声呼喝,极有层次感地先后出手。

每一队内部的发动,都是同时;而队与队之间,却都有短小的间隙。

内部发动时,八九个人受“气机绞索”的驱动,对时机的把握非常到位,再加上各人加持的力量份属同源,不自觉就受到影响,等到发力之后,才发现一众人等,竟是自然而然地使出了共鸣合击。

性质迥异的先天罡煞在震颤中,找到了共鸣的节奏,又经过加持力量的转换揉合,声响沉闷,撼动肺腑,却几乎没有杂音,一听便知,已经将彼此的干扰降至了最低。

而队与队之间出手的先后,则是近乎完美地弥补了轮转换位消耗的时间,使五只队伍外放的罡煞共鸣合击,就在虚空中进行了二次绞缠融会。

依然没有冲突,依旧还是共鸣。

声音更低沉了,就像是大地深处的波浪,而四十余位修士的合力,则已经超出了部分虚空区域容纳的极限。

作为五股力量共鸣交汇之地,侧前方的虚空为之颤动,由透明的波纹划出一片径逾十丈的扭曲之地,挥来的烟气正好碰撞到这片区域之上,听着就是一声轻爆,气势汹汹的天魔烟气,当即被拦腰截断,而分裂的两段,也在随后,被急剧扩开的震荡绞散。

只这一瞬间,不知灭杀了多少天魔!

有门儿!

众修士中,有人狠狠握紧了拳头。

这样的合击,算不上什么“气势喧天”、“雷霆万钧”,然而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发出的每一份儿力量都用得到,每一缕气机都落得实,虽然各人、各队的力量乍看上去强弱悬殊,犬牙交错,但到最后,却又是紧密相扣,严丝合缝!

那种谐振共鸣、恰到好处的滋味儿,分明是恢宏巨力,却给人以不可思议的精致感。

这种感觉,不具备让人纵声高呼大笑的狂野氛围,却同样拥有令人咬牙跺脚,心里发烫的振奋之力。

“好!”

主控剑阵的万腾山高声喝彩,百里皆闻。逆势之下,他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提振士气的机会。其实也不用他说,近乎完美的一击,使得四十多位修士瞬息之间就为之心气飙扬,而分离的剑阵也回拢过来,重新将他们包在核心处,而这一回,感觉和之前明显不一样了。

天魔烟气并不是只此一条,万化魔域的手段也不是仅此一个,但只要此后的激战中,每一击都能达到这回的七成水准,也能有千军辟易的效果。

击破了天魔烟气,二百多位修士依旧是合聚成九阵,抗住渐弱的潮汐,不快不慢,向潮汐力量源头,也就是两界甬道飞过去。

万化魔域似乎没有扩张的打算,依旧是紧守九真仙宫,对众修士也没有倾力来攻,只是挥来几道天魔烟气,又或是刮过一波妖风,飞落一片“骤雨”,其间当然都是天魔幻化而成,强度不算大,但连绵不绝。

“它们的力量,绝大部分都放在镇压潮汐,维持虚空稳定上,长住的打算很明显。”

万腾山不惜额外花费力气,隔空传音,和余慈交流,他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想要和余慈尽可能多地达成默契和共识,为以后的苦战做准备。

只不过,余慈的目标又岂是仅此而已?

他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绝大部分心念,都是集中在悬浮的“符图”之上。

五个“花瓣”和中央圆盘的符箓结构已经分开了,差不多恢复到了最初布置的状态,但每一处符箓,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所谓的“唤灵符”,早已面目全非。甚至因为队伍的差别,各自也都不同。

虽说是分离开来,窍眼符形还是非常复杂,毕竟是勾连着几十号人的心神烙印和相关气机。

可在实战中,余慈发现,激烈的冲杀对抗中,其实真不需要面面俱到,找一个相对习惯的、简单的、更容易和同队中人发生共鸣的方式或节奏就可以。

战斗就是最好的调整根据。

面对呼啸来去的天魔烟气、骤雨、妖风等,威胁无处不在,阵中修士根本没有玩花样的可能。而且前面的共鸣合击,也让他们吃到了甜头,自然都是往那个方向走,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默契,为了保持这个默契,变化当然是越来越少,相应的威力则越来越大。

这也是真正的“阵图”一贯的要求,就算是论剑轩这样擅用剑阵的宗门,也绝不会允许阵中的剑修,随心所欲,与整个阵势脱节。

随着时间推移,众修士的节奏愈发地趋同,很多符纹分形,成了冗余的存在。余慈干脆利落地将其抹去,余地也越来越大,心神自然更加灵活,叠窍合形的效率也在提升,几十上百的窍眼被他叠在一起,使符箓结构越发地合理,极大地省了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