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三章 五行箭气(第2/4页)

战传说心中感慨地忖道:“他既然不肯向我透露,人海茫茫,只怕以后自己再遇见他的机会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了。”

与灵使结下生死之仇是在不经意之间,承蒙重甲剑客的救命之恩也是战传说事先丝毫未曾料到的,恩与仇都如此来去匆匆,不可捉摸,让他平添了几分惆怅,暗忖世人都说天道难测,其实世道更难测,生死情仇都是无迹可寻……

感慨之余,战传说记起一件重要的事:晏聪现在情况如何?

由灵使的言行看来,他对自己与晏聪约定的前因后果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按此推测,灵使的消息来源只能是晏聪,其他人不会知道得这么清楚。何况此时已是夕阳将落之时,晏聪仍未出现,这也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同时战传说又坚信晏聪不会出卖自己。

如此一来,剩下的可能只有两种:一种可能是灵使利用晏聪对不二法门——包括对灵使本人的绝对信任,由晏聪的口中套问出他想知道的东西;另一种可能就是灵使利用暴力迫使晏聪就范!

战传说很快就否定了前一种可能。在他人的帮助下,晏聪已得到了白衣剑客真面目的画像,亦即灵使之子的画像,以晏聪的资智,怎可能不对灵使生出戒备之心?更不用说灵使会由他的口中套问出什么了!

思及这里,他心头猛地一紧,忖道:“那此刻晏聪岂非很危险?他与我一样都可能面临着灵使的杀人灭口!他的武功并不在我之上,又未必像我这样有人相救……”

战传说心头不由一阵焦躁。

在他看来,灵使之子假冒的是他,晏聪要揭穿灵使之子的真面目,就等于助他一臂之力,如果晏聪因此而有所不测,他将无比愧疚。

但晏聪已离开了六道门,与六道门的恩怨决定晏聪不可能再与六道门有什么联系,而晏家只剩下晏聪一人,战传说不知该怎样才能得知晏聪现在身处何处。

忽地,战传说想到了灵使。

“不错,灵使是惟一一条可以利用的线索!”

此念甫起,战传说不及细想,拾起摇光剑,向灵使消失的方向急追而去。

一口气追出三四里路,战传说如梦初醒般猛然止步。

“就算追上了灵使又如何?恐怕除了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外再无其他任何益处,绝不可能由灵使口中得知晏聪的情况!自己欲追踪灵使的举动实是一时急躁,糊涂可笑之极。”

战传说一下子泄了气,无力地在路旁的岩石上坐下,与灵使一战早把他的坐骑惊吓得不知去向了。此时因焦虑而淡忘的胸前伤痛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夕阳已经落山,不过天还未完全黑下来,这儿离八狼江颇有些距离了,再也听不到江水拍击堤岸之声,战传说的身后是密密的树林,冰凉的秋风从林中掠过,再吹到战传说的身上。他感到胸口伤痛似乎有无数极小的刀子在不停地切割着皮肉,虽然并非痛得不可忍受,但却让人片刻不得安宁。

林中不知名的鸟儿在长一声短一声、紧一声慢一声地鸣叫着,夜色一点一点地吞噬着越来越黯淡的光线,天地之间一片朦胧,让人感到整个世界都已不甚真切。

战传说静静地坐着,他想借此理一理自己纷乱的思绪。直到夜色完全包融了他的身影,而秋夜的凉意也悄然沁入心脾时,他的心中仍是一片茫然。

“看来,寻找晏聪的下落已是无望,但愿他无恙!”

虽然牵挂晏聪的安危,但眼下也只能将之暂搁一旁。

他记起了坐忘城,记起了赶赴“无言渡”时在途中的遭遇,顿时再也坐不住了,“腾”地站起身来。

虽已入夜,但以战传说如今的内力修为,其目力已远逾常人,此时仍能辨路。他再也不愿耽搁,认准了坐忘城所在的方向,匆匆上路。

此刻战传说所走的是由驰道通向稷下山庄方向的岔道,又走了半个多时辰后,他估计差不多要到与驰道交汇的地方了。

他的估计没有错,但就在他接近驰道时,忽然感到天色似乎比原先亮了些,不由有些疑惑,抬头望了望天空,却并无异常,但越往前走,这种感觉就越明显,直到最终猛地意识到是有火光从驰道方向射过来!明白这一点后,战传说暗暗吃惊,猜不透那边何以有这么亮的火光,竟将半边天空都照亮了不少!

怀着好奇的心情继续前进,渐渐地有马蹄声、车轮辘辘声、号令声传入他的耳中,在嘈杂声中透着雄浑气势。

战传说心头“咯噔”一声,一下子明白过来——一定是卜城的人马沿着驰道向坐忘城进发!

他没想到白天遭到剑帛人物语时,从物语口中听到的传闻到了晚上就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自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