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刘大夏给她倒了一盏茶。
江芸芸受宠若惊地接了过去, 越发坐立不安。
顾幺儿等了一会儿,见没有自己的茶,眼巴巴把自己的茶盏递过去,眼馋地盯着茶壶, 小声说道:“早上没喝水就爬起来了, 有点渴。”
刘大夏垂眸看着顾幺儿。
顾幺儿圆溜溜的眼珠子和他不经意撞在一起, 立马吓了一个踉跄, 悄悄挪到江芸芸边上,小手想要扒拉回自己的茶盏。
别看顾幺儿天不怕地不怕, 偏最怕老师和刘大夏这种严肃正气的中年读书人。
江芸芸见状, 就打算自己给他倒盏茶,谁知刘大夏竟按下他的茶杯,给他倒了一杯, 还说了句:“有点烫。”
顾幺儿受宠若惊, 大眼珠子滴溜溜地看着刘大夏, 然后露出一个热情谄媚的笑来, 随后飞快把茶盏扒拉过来, 乖乖坐在江芸芸身边。
刘大夏移开视线, 看向江芸芸。
江芸芸立马正襟危坐。
“宾之性格温和,这次事情纯属无妄之灾。”刘大夏低声解释着。
江芸芸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知道。”
刘大夏看了小孩故作大人样的面容, 笑着摇了摇头:“你不懂。”
江芸芸眨了眨眼。
“今上仁慈,但朝野纷争自来不断。”刘大夏点到为止说道,随后话题一变, “你三年后科举,如今只管安心读书, 你此番能静下来心来, 想要走得更高, 那很好,状元就是一个极好的开始,这意味着你比所有人多快一步。”
江芸芸听得脸颊微红。
她明明只是隐晦的期望,可所有人都好似心照不宣。
刘大夏温和地看着她:“吏部之事不是你能插手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不能再插手此事,我已经去信给宾之,希望他能尽快带你去国子监报道,你以后就安心读书。”
江芸芸尴尬地摸了摸脸,小声说道:“是他们来找我……”
刘大夏点头:“我知道,你是个热心的人,吏部改革与民有利,你自然不会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江芸芸低着头没说话。
刘大夏声音软了下来:“你自有前程,以后有你喊苦喊累的时候,可现在那是王太宰自己的事情,他一介尚书倘若还解决不了,那就更不应该让你这个小孩去。”
江芸芸沉默着,过一会儿又问道:“我只是没想到只是一个吏部改良而已,甚至算不上改革,怎么就闹得这么大。”
刘大夏揉了揉山根,疲惫说道:“新旧交替,你不论做什么,哪怕是不做,都在损害他人的利益。”
江芸芸沉默:“船坏了也不补吗?”
刘大夏看了她一眼,无奈说道:“怪不得老师给你送了棍子。”
江芸芸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
屋内逐渐安静下来,顾幺儿一个人磕着南瓜子,吃的面前堆起了一座小山,小眼珠子滴溜溜地看着她们。
“去年冬季又短又冷,黄河口结冰,更没想到今年一入春就回暖迅速,导致堤防决口,两岸河流悉数被淹,张秋镇更是千里饿殍。”刘大夏话锋一转,说起此事。
江芸芸大惊:“黄河决堤了!”
顾幺儿也紧张地看了过来。
“是。”刘大夏点头,“前几日皇帝下诏博选才臣前往治理,我自荐去了。”
江芸芸呆了呆,好一会儿才呐呐说道:“你不是在找……”
“找到了。”刘大夏意味深长得看着她,“高皇帝确实在洪武十年时曾定下一个规矩:“凡在外司、府衙门,每年将完销过两京六科行移勘合,填写底簿,送各科收贮,以备查考,钦此。”,这句话明晃晃写在大明会典里。”
江芸芸大为吃惊。
刘大夏继续说道:“而且在高皇帝的设想中,这些督查的权力分配确实有一部分在六科,所以王太宰把六科拉入到吏部考核监督中完全是奉行祖宗之法。”
江芸芸万万没想到,朱元璋还真有这样的设想,更没想到,刘大夏竟然能从浩瀚典籍中翻阅出来。
她神色呐呐,眼神躲闪,最后实在扛不住压力,胡乱夸道:“高,高皇帝,还挺有远见的啊。”
刘大夏看着她无奈轻笑一声。”
江芸芸更加坐立不安,只好拿起茶盏来喝一口了:“其实也不是我想到的,是我之前听人说起来过的,我就是……就是借鉴而已,真的,我怎么想的出来这么厉害的办法啊。”
“但你能分辨出好坏,也很厉害。”刘大夏认真夸道。
之前的话顾幺儿什么都听不懂,但一听刘大夏夸江芸,立马附和道:“江芸就是超级厉害的。”
江芸芸在桌子底下,踢了一下顾幺儿的腿。
顾幺儿吃痛,无辜地眨了眨眼,委屈巴巴看了她一眼,然后低下头继续喝茶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