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明一共有两处国子监, 一处位于应天府鸡笼山下,最多时有学生九千余人,后因为太祖迁都北京后改称南京国子监,如今以“南监”称呼。
老师的儿子, 楠枝的爹, 黎民安, 就在老师致仕后得到一个名额, 荫庇进了南监读书,希望能得到历事的机会, 听说一开始想要去北京, 但来回拉扯之后最后去了南京。
除此之外,南监还有不少外国人,比如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会以‘向慕文教’为由, 请求能派学生到国子监学习, 这种人数每年都有稳定的人数。
在都城变化后, 北京也成立了国子监, 与南京相对, 被称为‘北监’, 如今坐落在崇教坊,隔壁就是文庙, 从安定门可以直接进去,也可以从东直门进去,但距离江芸芸现在寄住的徐家就非常远了。
徐家当年买这个房子是为了考试方便, 所以买在贡院所在的明时坊,靠近东便门, 而国子监在最北面的安定门, 就是顺着大路坐马车也要半个多时辰, 若是骑马会快一些。
江芸芸有些苦恼。
没有马车也没有马,不会驾车不会骑马。
只有两条不争气的小短腿。
“若是不方便,我在崇教坊附近给你租个房子。”马车内,李东阳如是说道。
“等我回家仔细想想。”江芸芸小脸板着,一脸严肃。
“而且徐家大概是要换地方住的,衡父去了户部,四月初一就去报道,一般来说住在大小时雍坊,上下值是最方便,南薰坊也不错,但院子并不便宜,但想来徐家并不缺钱。”李东阳解释着。
江芸芸现在也算对整个京城的坊间布局很清楚了,所以一下子就明白李东阳说的话。
她已经不合适蹭住徐家了。
“京城物价好贵啊。”她嘟囔着,“我没有钱。”
她花钱颇为大手大脚,之前带来的银子已经花得不少。
李东阳笑了笑:“天子脚下,自然没有便宜的,你可以仔细考虑一下,若是一个人住不放心,我让徵伯来陪你一起住。”
江芸芸连连摆手:“还是不耽误他读书嘛,我到时问问楠枝和幺儿。”
“现在谁不知道跟你这江小解元读书的个个都能成为进士,我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早点把我那不争气的儿子送过来。”李东阳打趣道。
江芸芸听得脸色微红,小手都摆出花来了。
徐家一个小院住了七个进士,这在京城可是难得的新闻,一时间明时坊的房价暴涨,尤其是豆腐巷和包铁胡同的房子,身价骤然翻倍。
“你那个模拟考为什么这么厉害?”李东阳好奇问道,“还是跟外面说的一样,是因为你厉害。”
江芸芸惊恐摆手:“不不,是模拟考这个办法厉害,用考试来应对考试,就像玩泥人一样,我现在是照着会试来捏,自然事半功倍。”
李东阳不解:“什么意思?”
“就是我这个模拟考其实是把考试的形式搬出来,你看我的卷子类型和会试题型是一样,会试的第一场是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第二场是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第三场则是经史策五道,我按照这个模式出题,让他们强化读书的记忆,加上不停的出题目,久而久之,考生的脑子就会被考试同化,等到了考场,第一能应对各种问题,第二也不会紧张,第三就是大量的刷题后,考官其实出题的范围是有限的,四书五经,经义解释,其实内容已经大同小异。”
李东阳面露惊讶之色。
江芸芸想了想又补充道:“其实这样不好。”
“你想的办法,你却觉得不好?”李东阳更是不解。
江芸芸没说话,只是看了李东阳一眼,欲言又止。
李东阳虽然和这个小师弟见面的机会不多,但两人早早就在文字上有过交流,所以李东阳很早就知道小师弟脑子里总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甚至有些能称得上惊世骇俗。
“你是又有什么见解吗?”李东阳直接问道。
江芸芸捏着手指,小声比划着:“有一点。”
“那说来听听。”李东阳做出洗耳恭听的姿势。
江芸芸想了想,眼巴巴问道:“那你会跟老师告状吗?”
李东阳一本正经说道:“我好大一个人了,怎么还会告状啊。”
江芸芸狐疑看着他。
李东阳非常严肃地看着她。
江芸芸信以为真,随后小声说道:“因为模式会越来越僵硬,你看一旦我的办法推广出去,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效仿。”
李东阳点头:“听说现在外面就有不少学堂引进你这个模式了,甚至还有书商找到商机,出了很多带题目的选本,听说带有历年考试的题目一本十两还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