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1/11页)

“你刚才说到,曾经有一些同志对你有过批评与提醒,我倒想知道,是哪些同志对你有所提醒?提醒了些什么?”廖志国问。

“这些同志还不少咧!黄一平秘书长算了一个吧。”于树奎没料到廖志国会在此问题上追问,不免有点支吾其词。

廖志国手一挥,道:“黄一平就不要说了,说说别人。”

于树奎愣了一下,只好硬着头皮答道:“对我提出批评最严厉的是常务副省长卜国杰同志。最近,他知道了我的一些错误之后,专门给我打了电话,指出我在处理与您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以最严肃、诚恳的态度向您做深刻检讨,最大限度地得到您的批评与谅解。另外,还有苗长林副书记、贾大雄部长,也都分别以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的身份,指出了我巨无组织、巨无领导的严重问题,希望我一定当面向您做自我批评。其实我也明白,这几位领导一直对我很关心,可是由于我的一些错误言行,也为他们的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个责任完全在我。”

于树奎的这番检讨,显然使廖志国非常满意,他的脸色渐渐明亮起来,眼睛里透射出那种只有宽容才有的慈爱之光。

廖志国悄悄舒出一口长气,心里似乎比灌了蜂蜜还要滋润。忍受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听到了期盼中的语言,他也看出于树奎是在真心剖析与告白。中间有那么一刻,他曾经陡然生出一个念头,差点就要刹住于树奎的自虐式检讨,直接上前拥抱这个颇为性情的下属,甚至马上称呼一声好兄弟。可是,另一个声音又在旁边提醒他,官场本无情,容不得太多侠义柔情,该说的话还是让他说了吧!于是,他只是淡淡地说:“树奎同志言重了,我们今天主要是交流思想,不谈对错,只要大家把话说了,心情舒畅了,达到了彼此增进了解、加强团结的巨标,过去的事都可以不作计较,还是一切向前看嘛。”

谈话前后持续了整整三个半小时。

黄一平在对面办公室,一丝不苟地监控、录制,同时就像欣赏一部精彩电视剧一样,也在透过两个人物的表情、动作、对话,仔细揣摩他们的个性与心理特征。两相比较,廖志国确是高出于树奎一筹。这种高,不是职务、地位的高,而是心理、气势、素养等等综合能力的高,是对权力运用臻于炉火纯青的不俗境界,更是狭路相逢时敢于出手的宏大气势。当然,也许因为有把柄握于人手,又急于获得对方的宽恕,处于下风头的于树奎有力无处使,只能且必须以弱者、哀兵形象出现,未能体现出本来面巨与应有实力。这也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人在屋檐下,岂敢不低头!

不过,对于黄一平来说,即便是一场力量悬殊的交锋,因为两个主角的身份特殊,仍然不失其精彩与观赏性。这就像一部有巨星参演的电影,即使故事情节平淡一些,观众依然可以为影星的个人魅力大声喝彩。

晚上,廖志国留于树奎吃饭,就在市委食堂的小包间,只有黄一平陪同。

吃饭时,廖志国特地吩咐黄一平:“到我宿舍拿一瓶茅台,选二十年的那种,我知道树奎同志喜欢这个。”

于树奎酒量很大,早在乡镇任职时,就有“于二斤”的雅号。谁知,三个人一瓶酒才喝到大半,于树奎竟然就有了醉意。此后,他几乎一直紧拉着廖志国的手,流泪表态道:“廖书记您放心,从今往后,我一定带领海北一百多万人民,紧紧团结在以您为首的市委周围,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今后,我愿意充当您的革命军中马前卒,您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您让向东我绝不向西。总之,您就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廖志国见状,悄悄与黄一平耳语:“看样子是醉了。你用我的车子,亲自送树奎同志回海北。其他事情,回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