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洪流(第12/16页)

从这一个角度讲,还不能单纯地说,共产国际给中共的指导全是负面的,一点儿正面的也没有。这种说法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导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毕竟给了中共一个更大的国际视野,它使中共学会了从一个更大的棋盘上来关注共产党的事业。从当时来看,中共的事业只是一个小的局部,但是在掌握这个大棋大势的情况下,运筹中国革命,共产国际的指导就极其重要。

即使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国际也表示了充分的尊重。

比如说,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只获得了前方的军事指挥权,他不出任党的主要领导人。总书记当时是推张闻天出来担任的,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考虑,就在于共产国际接受或者不接受的问题。因为当时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任何领导人的变更都是要经过共产国际批准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张闻天出来担任总书记,显然比毛泽东出来担任更容易被共产国际所接受。

所以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的问题,政治路线可以往后放一放。首先解决的是军事领导人的问题,政治领导人的问题要调整,但由博古换成了张闻天,这些调整也都是考虑到共产国际的情绪,考虑到共产国际的影响,考虑到共产国际的作用,对共产国际表示了充分的尊重。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这种关系上,一个很恰当的做法。

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开过了遵义会议,但也知道红军长期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对于战略视野起了很不好的妨碍作用。所以中共并不乐意与共产国际的联系被切断,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当1935年红军渡过金沙江,基本脱离险境之后,中共中央立即召开会议,决定派陈云、潘汉年两个人为中共中央代表,携带密码到上海恢复白区工作,建立中央与上海及共产国际之间的电讯联系。

之所以有这个决定,是因为对上海中共中央机关被破获的情况、惨重的损失了解还不是很多。陈云和潘汉年到了上海一看,才发现恢复上海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已不可能。后来他们分头到了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作了汇报。

陈云大概是在1935年10月到了苏联,出席了当时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召开的会议,成为中共代表团的三个正式代表之一。那时他才知道,一方面中共中央在找共产国际,急于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另一方面共产国际也在付出极大努力,急于与中共建立联系,因为当时中共是共产国际所掌握的世界各国共产党支部中最有活力、最有成绩的一个团体,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是高度关注的。

当然,这个高度关注中有一些问题: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当时有些正面的,也有些反面的消息传到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急于想了解,中国革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77.共产国际为何急于与中国共产党恢复联系

其实在红军北渡金沙江以前,也就是1935年4月,共产国际已经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力图恢复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共产国际为什么这么做呢?这跟在共产国际的“七大”上,当时的中共代表团介绍中国苏区的情况有莫大的关系。

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夸大其词,脱离实际。在共产国际“七大”上,王明为了博取台下各国共产党代表的掌声,说苏区占有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5600多万人口,而且中国有50万红军、100万游击队,把这个牛皮吹得很大。

王明、康生那时都在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团里,在灯火辉煌的大厅里大吹大擂,当然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各国的代表一听,中国革命搞得这么成功,50万红军,5600多万人口,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100万游击队,纷纷纵情欢呼。

现在反过头来看看,当共产国际真的要去寻找这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到底在哪里,5600多万人口的根据地到底在哪里,50万红军到底在哪里,100万游击队到底在哪里,事到临头了,才发现是一场空谈。

但当时共产国际并不了解这些情况,共产国际认定了中国革命是最具希望的,所以在失去联系之后,力图恢复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而且共产国际刚开过“七大”,在第三国际史上,共产国际“七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七大”的核心是要建立全世界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共产国际的新方针。如何让失去联系的中国共产党人了解共产国际的新方针,就成为当时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