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洪流(第13/16页)
主要因为这些,共产国际必须恢复与中共中央的联系。
共产国际先后派出了三个人与中共中央沟通联系,第一个是阎红彦,第二个是张浩,第三个是刘长胜。
阎红彦在新中国成立后做过云南的省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初期去世。阎红彦本人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废寝忘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英文字母,并把用英文字母编排的密码熟记在脑子里。因为要靠这些密码恢复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如此的机密,不能带任何纸片,否则一旦被抓、被搜出来,那就是最核心的秘密被泄露了!
他于1935年4月回国。当时他是从新疆回来的,装扮成一个富商,骑着骆驼,载着俄罗斯的毛毯。骆驼队经过伊犁、迪化、兰州、宁夏、绥远,到达北平。当阎红彦到达北平之后,才听说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地结束长征到了陕北。阎红彦又立即从北平到陕北,找到了中央。
阎红彦从1935年4月出发开始,到12月他在瓦窑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中间8个月的时间,全凭自己的记忆带来了与共产国际联系的密码。但是后来出现了问题,凭借他带回来的密码,未能与共产国际联系上。究竟是由于长期记忆所发生的一些记忆不准确,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不得而知。总之他带来的密码,未能使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
第一个人没有联系成功。
第二个人,共产国际选定了张浩。
张浩又名林育英,是中共早期的一位著名党员。他是林彪的堂兄,1922年2月就入党了,是中共最早的领导人之一,而且长期从事工人运动,他在莫斯科的身份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在此之前,张浩曾经在东北坐过一年日本监狱,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这个人非常硬,在党内有“钢人”的称号。相较之下,王明在上海一次被捕,为赶紧找人营救自己,不惜暴露党内同志的地址,一出狱就挨了党内警告处分。与“钢人”相比,王明只是泥人而已。
如此任务,非“钢人”莫属。
78.唯一一个死后由毛泽东亲自扶棺送灵的人
张浩出发的时候,中共中央派来与共产国际建立联系的陈云还没有到达莫斯科。这是个巧合,莫斯科派出了张浩代表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传递密码、建立联系,而中共中央派出了陈云到莫斯科汇报情况,与共产国际建立联系。但是张浩与陈云两个人没有见面,两人在路上交错而过了。
阎红彦是从新疆方向进入中国的,张浩是从蒙古方向进来的,他回来也是扮作商人,穿着光板皮袄,挑了副货筐,风餐露宿,穿越沙漠,沿途打听消息,于1935年11月到达陕甘边区的边缘,在瓦窑堡找到了中共中央。
张浩在瓦窑堡见到中共中央相关人员之后,立即传达共产国际一系列新的决定:改变对社会民主党的策略,不再把中间力量看做是危险的敌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人民战线等,而核心就是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同时,张浩也传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是王明起草的,从这一点看,也不能说王明一点儿好事都没有干。《八一宣言》是中共党内一份重要文件,这一文件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有相当的贡献。
张浩虽然是共产国际派出的第二个人,但他比阎红彦到得早,阎红彦是1935年12月份到的,张浩1935年11月份就到了。但是张浩带回来的密码,也没有完成与共产国际的沟通,非常遗憾。
当然,张浩后来在中共党内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后来在某件事情上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处理一、四方面军分裂,张国焘另立中央这件事情上。
张国焘的分裂,是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裂。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面临因内部分裂而覆辙的危险。毛泽东甚至作了被敌人打散,最后到白区做地下工作的打算。
张国焘掌控7个军,8万余人。而毛泽东率领北上的,只有原中央红军一、三军团7000余人。就算到陕北与徐海东的十五军团会合后,也只有13 000余人。论实力,完全无法与张国焘相比。而且十五军团主力徐海东的原红二十五军,原来一直由张国焘指挥。张国焘在这支部队里面的影响力到底怎样,这支部队对中共中央的态度如何,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徐海东真正了解以前,心里并没有太大把握。
由于张国焘实力强大,当时很多情况又不清楚,连一方面军留在四方面军的很多同志都对事情的发生感到突然和混乱,四方面军同志就更是情绪激动。态势是非常严重的。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临时中央”、“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自封为“主席”。并通过了“组织决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应免职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