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百三十五章(第4/5页)

顾幺儿想了想,突然说道:“对啊,那为什么不这样啊。”

江芸芸没说话:“你可以问问你爹,如果你的信送得到他身边的话。”

顾幺儿兴奋起来了:“那我们先回家。”

“不行,我要先打听我大师侄的事情。”江芸芸冷漠无情说道。

顾幺儿哦了一声,走了好一会儿,忍不住抱怨道,声音闷闷的:“我比不过那个刚认识第一天的大师侄吗?”

“他看上去推一下就倒了,一点也不能保护你。”

“他刚才还吓到你了,我可没有干过这种事。”

“而且他一开始还要打你!”

江芸芸失笑:“这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顾幺儿紧紧牵着她的手,话锋一转,机灵说道,“要是想要我原谅你,那你等会替我写信去。”

“不行,文盲。”江芸芸矢口否决道。

顾幺儿小脸一垮,甩开她的手,臭着脸说道:“那我也不喜欢你了。”

江芸芸推着人入了一间热闹的茶楼,也不去包间,直接在大厅坐着,看他们在讨论什么事情,抽空敷衍了一下小孩:“随便点,我请客。”

顾幺儿看着墙上的菜单,小手一挥,对着跑堂,大放厥词:“我都要了……呜呜呜……”

“来几个热门的。”江芸芸捂住他的嘴,一脸歉意说道,“肉菜多一点,再来点甜点,再上一壶茶。”

“好嘞,两位快坐。”跑堂的连忙请人坐下,“小店几个特色菜,荤菜是江米酿鸭,锅烧鲤鱼,四喜丸子,炖羊肉,蔬菜是什锦豆腐,熘献蘑,甜点就是杏仁豆腐,驴打滚。我们小店分量可不少,您看看,要选什么?”

顾幺儿呜呜了两声。

江芸芸头疼:“都上都上。”

跑堂吃惊,打量着两小孩:“那您可吃不完。”

“没事,吃不完打包。”江芸芸微微一笑。

“那好嘞。”跑堂见是大客,口气也热情起来,“厨房的艾窝窝新出炉,我这便送您几个。”

“多谢。”江芸芸笑着点头。

大堂内除了聊八卦的,还有不少人在讨论正事。

右边在说,户部尚书提议商人可以用银子免除免赴边纳粮,用来换取盐引的的苦差事,据说现在每引只需要三至四钱即可得到,如今太仓银累数万,而且只会越来越多。

左边再说:在成化年间,因河南、陕西等省饥荒,开纳粟许监生、吏、典等特供职位,前几天被吏部尚书要求废除。

两件事情差不多时间发生,众人议论纷纷,不少读书人都是撸起袖子来讨论的,口气激烈处甚至还有些不敬。

“这能听到什么李家的事情吗?”顾幺儿只听得头疼。

这几个读书人满嘴之乎者也,但是说的狗屁不通,吵死了。

“这些事情都是好的,还是坏的啊?”顾幺儿也学着分析,“那个盐的事情肯定是好的,太仓都有钱了,那个废除当官的办法不好,因为没有钱了,以后别的地方闹饥荒不是没钱了吗,就会有好多人饿死。”

江芸芸笑了起来,反问道:“没人给你们边境送粮食衣服了,可换回来的钱会到你爹他们手中吗?”

顾幺儿一怔,突然一个激灵坐直身子。

“纳粟看上去确实少了一笔钱,但好处是很多的,那些考试考不上靠花钱买官的人,难道是和善的人吗?”

顾幺儿呆在原地,眉头紧皱,一脸深思。

“我们说的这么起劲做什么?我们也不是当官的,折子也递不上去。”有书生侃侃而谈后,扼腕说道。

“为何不投帖子呢,不是说通政司也受理百姓的意见吗?”江芸芸适时开口。

那桌子讨论的人见是一个小少年,立刻大笑起来:“你一个小孩懂什么。”

“难道不行吗?通政司职责所在,你们若是真的义愤填膺,就该为国出力才是。”江芸芸笑脸盈盈说道。

那书生拉着脸,不高兴说道:“外地人吧,听了一些只言片语就开始插嘴,人家通政司日理万机,哪里有空理我们。”

“我还听说可以去拜访那些翰林,让他们为你们陈情,这些翰林也是关心国事之辈,你们言辞凿凿,他们定会被你们触动的。”江芸芸继续说道。

“那些翰林可没空理我们。”那些人大笑着。

江芸芸还是不生气,继续说道:“你们既然觉得自己说的没错,为何不试一下。”

也有人觉得有点道理:“翰林们有谁比较名气大?”

“那自然是李翰林,如今的太常寺少卿了,他一向求贤若渴,若是小辈投送诗文都是仔细教导的。”

“谢翰林也不错,就是颇为严格,不苟言笑。”

“有个王翰林,之前可是状元,一定非常关心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