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百六十六章(第4/7页)

众人震惊。

“第一,我们这里是唯一开海贸的,去海外买种子也方便,甚至可以去找新的品种,从说不定能找出更好的棉花种类,就跟宋朝的占城稻一样。”

“第二,我们这边土地确实不多,但棉花一开始就是从我们我们这一代开始的,可以看出我们这里的区域从气候到区域都很合适种棉花,若是再培育出其他品种至少有了天时和地利的方便。”

“第三,黄道婆可是跟着我们黎族学的啊,我们只要形成大产业,打造大品牌,那我们这棉花说出去名气响当当的!”

江芸芸信誓旦旦说完,看向众人,企图找到附和的人,奈何实在太过惊世骇俗,大家面面相觑,愣是不敢说话。

“那,那你现在要他们种棉花做什么?那这一茬棉花不是也浪费了吗?”吴萩犹豫问道,“大家也花了不少心思呢。”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自然是卖啊。”

“这谁卖啊,江南那边运输方便,产量也大,真要送去东北西北,大家肯定卖他们的啊。”吴萩嘟囔着,“这样也太浪费百姓的精力了。”

“谁说我们卖给西南西北的。”江芸芸小手一背,意味深长说道,“海外市场这么大,我们不开拓一下吗?我们往北走的日本冬天就很冷啊,他们现在就在我们这里做生意呢,万一回头打眼一看我们黎族小娘子的绣品,惊为天人,实在不行,我们还是往南走,熟门熟路的,我听说爪哇国很喜欢颜色艳丽的地毯,我之前看黎族拿出来卖的绣品就很艳丽。”

江芸芸对走这一步早已想了很久。

也不单单是这个棉花的事情,她很清楚按照现在的情况,一旦她离开琼山县,谁也不知道下一任接棒的人到底会不会继续贯彻她的理念,她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弄的事情最后被毁于一旦,所以她必须要把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连成一起,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海贸方面,大量的商人和棉花的进出口都需要海贸作为买卖的模式,所以一旦对海贸动手,不仅是突然冒出来的劳动力会成为巨大的隐患,那些靠种棉花的百姓,和慕名而来的商人都会断了财路,阻拦的人势必很多,而且这样的影响并不会小。

第二环中的确定良好经商政策,同时通过海贸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衙门把税收比例直接挂在集市门口,这样就可以让商业循环起来,同时可以用经济来招安倭寇和生黎,只要经商政策不被破坏,这两者就会卷土重来,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与此同时也要让最重要的农业和贸易挂上钩,粮食不能随便动,所以她看中了棉花。粮安天下,棉促文明,吃饱穿暖,就是最基础的生活,也是百姓最期望的,所以她需要打造出海南作为棉花产地的源头未位置,一边需要海贸去找寻种子,一边借助良好的天时地利来促进发展。

这就是一个冒险的循环,只要断了一个,剩下两个便都毁了,但也因此会让想要破坏这个的人能慎重考虑,当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我们不是还要去和生黎合作。”吴萩敏锐问道。

江芸芸点头:“我记得当时那个德龙塘闻帕保的母亲不是就是绣花织布都很厉害吗?德龙塘闻帕保死了之后,我们把她安置在杨济院,等会我让良实去问问,她愿不愿意领头,以后也能有个手艺过日子,也算自给自足了。”

“而且黎族的人也不会都干这个,回头请她教一下养济院愿意学的人,也是一门手艺,有了手艺回头也能靠自己吃上饭了。”

众人沉默听着。

只是快到棉花地的时候,吴萩突然说道:“所以县令一开始对那个黎族女人这么好是早就想好这一出了。”

江芸芸笑了笑:“哪有这么神,一开始确实是想着帮一下的,后来不是想到这事了嘛,就想着脱贫致富靠人养着不是办法,有自己的事业才行嘛。”

“县令对百姓好就算了,那可是你治下的百姓。”林括忍不住抱怨道,“可生黎和倭寇,一个老是造反,一个还杀过人呢,都是野蛮人,现在竟然都一视同仁,可不是要寒了其他人的心。”

江芸芸脚步一顿,扭头看了过去。

林括嘴角微微抿起。

“外面的人是这么想的吗?”江芸芸并没有生气,反而紧追着问道。

林括点了点头:“大家都是有意见的。”

江芸芸脸色严肃起来。

“其实也就是说说,大家做生意还是很规矩的,白惠也整天盯着,都很安分的。”吴萩连忙缓和气氛说道。

江芸芸摇了摇头:“有这样的想法,很大程度是我们的思想工作还没教育到位。”

她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脑袋:“要不说思想课的重要性呢,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思想不改变,事业不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