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百六十六章(第5/7页)

“多亏了于善提醒啊。”江芸芸认真说道,“过几天我就写两篇文来,团结黎族,是他们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根同源,若是能吃饱饭,谁没事闹着造反,哪个百姓会跟着去做这个掉头的买卖。”

“和倭寇做生意是因为我们不能靠武力解决一切,海贸既然开了那大家都能分到好处,我们也知道其实这些倭寇里面也有很多没有土地,没得生活的自己人,我们招安这部分人,再给倭寇一点甜头,算是花钱消灾,只要不打仗,谁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能共赢就不要双输。”

这是县令第一次说起和生黎倭寇做买卖的深层次原因,大家都听呆了,可仔细一想,却又觉得格外有道理。

打仗,谁喜欢打仗呢,能好好过日子,说不想好好过日子。

“大人大义。”林括深感佩服,为自己刚才的莽撞折腰而拜。

江芸芸把人扶住笑说着:“这事还是你提醒我的,我才想起差点坏了事,大家既然有了怨言,说开了才好,免得闹出事情不能解决。”

三人说完就来到棉花田,这一眼看过去,看不到头的棉花长得极好,白白的一朵,软软的,就像天边的云一样,雪白绵软。

江芸芸来这里是准备刚才说的棉花事情,并且显然对百姓们的问题早有准备。

“生黎我们可都不认识。”

“这事我们衙门牵头呢。”

“那买卖的途径也没有。”

“这个第一次我们衙门也可以替你们找,但后面要不要继续合作,或者你们另寻他人都可以。”

“要是亏了怎么办?”

“你们的棉花价格肯定不能亏,我们都是按照市场价收的,来跟你们买卖的人是南直隶有名的大商人,走南闯北,回头我们衙门也盯着点,不会叫你们吃了亏。”

“那其他品种的棉花种了,若是都种坏了怎么办?”

“所以一开始的试行,最好小范围一点,但是要是能总结出办法,又或者研究出新棉花,衙门这边有奖励的。”

虽然涉及到钱的事情,但百姓们对县令都格外信任,想了想也都同意了。

江芸芸和棉农商量好这些事情,又敲定了一些细节,就立马直奔徐叔所在的客栈。

——来得好不如来得巧。

徐家就是做绸缎生意的,对棉花可不是正了解!

徐叔有意卖好,自然是忙不迭同意了,不仅保证收棉花能和南直隶一个价,绣品也可以委托他们的商船送去外面买,一下子解决了两个事情。

“这里的水稻也好有意思。”临走前,徐叔笑说着,“我找了好几株没见过的,长得很大,很高的,都带回去给选娘看看,她那边种的可好了,选出来一种水稻,长得快,种子也大,说是最开始的一株就是北方带回来的。”

江芸芸听得眼睛一亮:“好好,这样好,回头我一定给选娘写篇文章,大夸特夸。”

徐叔也跟着直笑。

江芸芸一连听到好几个小消息,只觉得神清气爽,连天都是蓝的。

“这不是小县令啊,大中午的吃饭了没。”一个买蒸饼的阿婆一脸怜爱,“肚肚饿不饿啊,吃个蒸饼吧,好吃的,我加了白面的。”

江芸芸看着那热气腾腾的蒸饼,摸了摸肚子。

肚子也不争气的叫唤了一声。

“多少钱一个啊。”她眼巴巴问道。

阿婆看着她直笑:“哪里能收县令的钱,给你给你。”

江芸芸连连拒绝:“不行不行,您快说多少钱一个,我肚子饿死了。”

阿婆越看越喜欢,笑眯了眼:“那便宜一点行不行,一文钱一个。”

“不行哦,大家赚钱都不容易。”江芸芸笑眯眯说道。

“三文钱!张阿婆家里的地最近种的可好了,都舍得放一点点白面了,口味可好了,三文钱一个,买的人可多了。”一侧的大婶笑说着,“那我这个糖葫芦给您吃,这就是我自己摘得,不花钱,你们小孩不是最喜欢吃甜甜的东西吗?之前好几次看您买了一串带回去。”

江芸芸笑说着:“现在不吃了,我得回去了,祝你们生意兴隆啊。”

“好好好,借县令吉言。”大婶笑得合不拢嘴。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琼山县是越来越热闹了,秋税也收得极好,江芸芸好不容易忙好了,这才发现衙门内张灯结彩。

——过年了。

江芸芸看着乐山正指挥着人挂灯笼:“左边点,哎,这个红灯笼上面的图案好看啊。”

“这个红布这么挂也太丑了点,公子肯定不喜欢。”

“才不会,县令肯定看也看不到。”被指挥的小仆抱怨着。

乐山歪着脑袋,想了想也跟着笑了笑;“还真是,那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