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第3/4页)
—— ——
江芸芸去吏部教述职表,吏部侍郎杨守陈亲自来接待的。
豁,正三品的官。
江芸芸受宠若惊。
他正儿八经地点着江芸芸交上来的表格和资料:“不亏是你提出来的建议,条理清楚,内容详实,拿出去跟个范本一样。”
江芸芸低眉束手,谦虚说道:“杨侍郎谬赞了。”
杨守陈看着他,也不说话。
江芸芸这人从小就是耐心好,见他不开口,自己就更不说话了,
杨守陈坐了没一会儿就有点急了,咳嗽一声:“那个,海贸的事情,我看你写的不详细啊。”
江芸芸抬眸,露出一笑,笑眯眯问道:“建造经历司的钱财,招聘的人员,分管的人,开设以来的盈余,每月的船只粮,新增的摊位数,人流量多少,带动了琼州当地多少行当都一一写清楚了,不知道杨侍郎说的是哪里不清楚?”
杨守陈哪里不清楚?
杨守陈太清楚了啊!
但杨守陈忍不住的好奇啊!
千里迢迢赶回来的江芸到底什么态度。
是和之前的硬刚到底的风格,还是这三年学会了世故圆滑。
现在这京城,谁不好奇!
奈何这人四两拨千斤的样子实在讨人厌,怪不得得罪的人真不少。
“下官可以去翰林院和大理寺报道了吗?”江芸芸笑问道。
杨守陈不能丢了面子,只好含泪挥手:“去吧。”
等人走远了,他把东西一卷,打算去找黎同僚聊聊天。
——不是青梅竹马吗!半夜睡一起没说道说道几句。
江芸芸先去的翰林院,一进来自然是拉风的注视,但没有人主动上来打招呼,只走过前院的时候,顾清和毛澄听了消息匆匆赶了过来。
“好久不见,瞧着瘦了,也黑了。”顾清看着面前长高的人,含笑说道,“也变了。”
毛澄站在一侧没说话。
“还行,琼山县特别热,没有冬季,除了雨季就是大太阳,热得很。”江芸芸在众人微妙的打量中,气定神闲笑说着。
“我带你去你的官舍,你之前的那间正好也没有人,你就还那一间吧,真没想到你还能回来。”顾清喟叹道。
翰林院清贵很大一个程度在于难进。
即便你考试考得好,这次进去了,但只要出去了,可就再也进不去了。
这次把江芸重新塞回来,也是有些舆论风波的,但是内阁没说话,学士们也没说话,大家再多的抱怨也只能在私下说说,甚至对外还要保持和颜悦色,毕竟翰林院就这些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江芸芸走在两人中间:“嫂子身体好些了么?”
顾清露出笑来:“好多了,你引荐的那位谈小大夫医术真好啊。”
江芸芸笑了起来:“谈小大夫还在京城吗?”
“说是家中有事归家去了,可是有事寻她,不若直接写信还快些。”顾清说。
江芸芸摇了摇头,随口说道:“给家中姊妹问问。”
毛澄突然冷哼一声。
江芸芸看了过来。
顾清想是明白他要说什么,连忙说道:“都是人呢,回去再说。”
毛澄垂眸,一板一眼问道:“谈小大夫是南直隶常州府无锡,你姊妹就在南直隶扬州府,何来要你多问谈小大夫的踪迹。”
江芸芸也不生气,笑着解释道:“我家人和谈小大夫并无联系,所以我才想着我出面,并无其他意思。”
毛澄打量着她,还是没说话:“那你的海贸也是这样欺上瞒下的?”
江芸芸惊讶:“为何这么说?”
“祖宗之法不可废,你这是学那个王介甫?”
王介甫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王安石。
不少人终于按耐不住看了过来,兴致勃勃。
江芸芸认真地看着他:“那你衣服小了也不会换了吗?”
毛澄皱眉:“我何来这么说。”
“土地越来越少是事实,人口越来越多也是事实,一块糕饼自己吃完了所以不给后人吃,这不道德,更有违太祖当年初心,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可现在没有田了,也没有屋,琼山县的土地丈量,我问心无愧,也敢拍着胸脯保证至少清理出半数的田地,完完全全,没有侵占一分,全都归还原主,可就是这样还是有大量的百姓没有田。”
江芸芸声音微微提高:“衣服小了只能做大,现在没有新布料,所以就用能用的布匹补上去,这个道理大家想来也都懂,祖制自然不可变,但太祖的制度已经被人扭曲了,不开海贸自然可以,只要全国土地能恢复到八百万顷自然可以不去搞什么海贸。”
顾清一惊,连忙拉着江芸芸的袖子:“你疯了,说什么土地的事情,海贸便说海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