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第4/4页)
江芸芸叹气,口气一软:“我是琼山县的县令,当时丈量土地后,所有土地加起来有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三亩,比之前登记照册的多了六千亩,可琼山的人口却早已翻了番,这些土地如何能养活这么多人,内有生黎不容于汉,外有倭寇时时侵扰,百姓连肉都吃不起,若是百姓再因为吃不上一口饭而拿起刀,那就是我这个县令失职。”
江芸芸眼眶微红,握着顾清的手:“他们视我为父母官,我自然是要替他们找一条生路的,琼州四面环海,山路崎岖,能种的田便是推山填海也不够,他们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海贸是他们唯一能闯出来的路。”
顾清神色动容,也跟着红了眼睛。
毛澄也沉默了。
“我就说!海贸没有错!”一个翰林院的人大声说道,“丘阁老就说过,他小时候没有钱为了读书,翻山越岭,所以才养成过目不忘的好记性,能安安心心坐在书房里读书,谁不愿意,能顺顺利利在田里种地,谁又愿意去出海远行,生死不知,海贸是一条好的出路啊,才不是祸国殃民的事情!”
—— ——
翰林院的这番话短短半日传遍整个京城。
尤其是江芸的——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瞬间成了所有人都要念上一句的话。
天下大同的意思,在今日之后有了更直接的说法。
“我就知道江芸不是普通人。”
“说漂亮谁不会啊。”
“你会怎么不说,是没有嘴巴吗?”
“但是海贸就是祸国殃民啊,要是好东西,怎么就他一个人发现了,大家都是蠢人嘛。”
“敢为人先,难道不是江其归的胆魄吗?出海这事难道还少吗?可就只有他一个人敢实践。”
“是啊,我有个二舅就也去凑了个热闹,说琼山县比我们京城都要热闹了。”
内阁中李东阳听着这些话,也跟着一脸动容。
“小小年纪,这么大的压力。”
谢迁叹气:“真是好志向啊,不亏是我们大明第一个六元及第的小状元。”
刘健看着手边堆起来一堆弹劾的折子,嘟囔着:“看来能惹事,也能办事啊,还算不错。”
正中的徐溥揉了揉额头,把手中的折子放了下来,轻声说道:“请江侍读来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