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第4/7页)
江芸芸追问道:“那别人知道嘛?又或者卫所领情嘛?”
寇兴皱眉,立马不悦说道:“你我生活在兰州城里,他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帮他们就是帮自己,何来领情这一说。”
江芸芸了然。
——怪不得,这位寇大人瞧着也是清廉的,看那沧桑的样子应该也是办事的,怎么就当了七年知府还没往上走,感情是被人占便宜了!
“你就说这事你能不能办吧。”寇兴不悦说道,“这里不能和京城比,起不了一丝波澜。”
——寇兴不喜欢自己。
江芸芸一下就察觉出他口气中的烦躁。
这样的人规矩古板,不喜欢面前这个跳脱惹事的人也实在正常。
江芸芸对这个年纪的人一向是有极大的耐心,自然也不生气,只是仔细想了想后才继续问道“下官有个问题还请知府大人解答。”
“什么问题?”寇兴问。
“如今南面有种植大量的棉花,是得益于前朝元世祖,下令置浙江、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这才彻底在全国推广。可要是说在最开始的地方,远在唐朝时,唐太宗的军队带回了高昌棉,也都是在陇右各地和安西四镇开始种植,据说因为棉质软、绒长的特点,宪宗爷还专门让西北进贡棉花入朝,和丝绸、细布组成一起,专门赏赐给有功的官眷。便是在现在,棉花也是赋税的一种形式,有‘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之说。”
江芸芸一顿,抬眸去看上首的知府大人,轻声问道:“那我们为何还没有棉花,按道理去甘肃买一些,又或者早早去南面买,早就该备好了才是。”
寇兴沉默下来,眉头夹得更紧了,整个人显出焦虑的愁苦。
“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江芸芸声音倏地变轻。
寇兴揉了揉额头:“今年没有雨水,棉花都长不大,所以朝廷没有给,叫我们自筹。”
江芸芸震惊:“我们如何自筹?”
寇兴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突然抬眸看了眼江芸芸。
江芸芸莫名其妙说道:“知府看我做什么?”
“他们都说是李广之事闹得。”寇兴低声说道,“陛下这个时候让你来这里,是否也和此事有关。”
“没有,没这能耐,当初挨骂贬官了而已。”江芸芸三连否定。
她回答得太过爽快了,寇兴却有点不信:“那为何偏偏让你来这?”
江芸芸也跟着无奈说道:“许是太多人要变动了,吏部排不过来了,看这里还有个位置,就把我扔过来了。”
寇兴见她一脸真诚,也开始半信半疑:“可以往确实都是有送棉花过来的。”
江芸芸目不斜视:“今年天气确实不好,下官从琼山县离任前,也许久没有下雨了。”
“哎,也不知道琼山县今年的收成如何。”她忧心忡忡说道。
寇兴也没继续说下去。
两人只是沉默地坐着,一时间心绪千变。
“那棉花之事,卫所那边已经向陇右各地借调,但那边也有卫所,能支援的不会太多,此事你可有办法?”寇兴开口问道。
江芸芸沉吟片刻后才开口说道:“这件事情能不能办还需要努力,但还请知府指示,这件事情是想要长办?还是短办?”
寇兴不解:“什么是长办?什么是短办?”
“长办就是把兰州缺棉的事情彻底解决,短办就是把面前眼前这件火急火燎的事情办了,就去各地征收棉花,总会有百姓愿意拿出来的。”江芸芸镇定说道。
“那这两种你打算怎么办?”寇兴犹豫问道,“兰州确实是种过一些棉花的,但收成一般,只能民间自己流通,供应军队是怎么也不够的。”
“长办就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江芸芸微微一笑,“巧的是,我在琼山县就推行过做棉花的技术,也有不少棉花的种子,可以请他们来这里试一下,若是能培育出新的品种,那自然是最好的。”
寇兴仔细一想,竟然觉得是个好办法。
自来求人不如求己,要是兰州自己能种出来,那至少能把暖和握在自己手里。
寇兴很快又冷静下来,毕竟请人来,然后种下去,最后不出意外结棉了,怎么也要一年时间!
一年时间,兰州都要硬了啊!
他继续追问道,“可现在去南边采购,时间已经来不及,到时候黄河也冻了,敌人也打过来了,我们的人还没有棉衣穿,若是倒霉一些,装棉花的车队还要和这些人对上呢。”
“可以去另一边采购。”江芸芸笑说着,“亦力把里不是也种植棉花嘛,高昌棉按道理它那边长得更好才是。”
寇兴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他们不可能卖给我们的,这些人和蒙古勾结紧密,哼,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