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九幽(第16/54页)
不过心思单纯的人,的确是很好收买。
曼腊土司寨和那九幽的曼景兰村寨隔着两河三道丘陵,坐马车是小半日的路程。
沿途过去的景色在眼前不断变换,朱明月分不太清那些雨热植物,却能辨析到愈往南深入愈加弥漫起的袅袅雾气。
勐海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囊括了摆夷族古老的八大寨、六小寨,雨水极为充沛频繁,土地潮湿,再加上其间的雨热植株茂而密,大而阔,艳而奇,致使终年笼罩在一片缭绕的雨雾烟瘴之中。那九幽的曼景兰寨子,就位于勐海的西南处,奔流不息的打洛江从村寨西侧流过,形成了一条神秘而绮丽的天然屏障,江水对岸是缅族东吁王朝。
自洪武十四年,元江府归顺大明以来,那氏土司先后于洪武十七年、二十七年,来朝纳贡,以表示那氏土府对大明土司制度的恪守和对朝廷的效忠。洪武十九年,缅东吁王侵扰边疆,太祖爷又曾命元江府出境招降,以示朝廷对元江府戍边的倚仗和所掌兵力的信任。
那个时候,元江府还是元江府,澜沧十三寨、勐海八大寨这两股势力尚未像现在这般泾渭分明。而今土司老爷的澜沧十三寨,又一分为二,土司夫人刀曼罗掌管着土司府后宅,以孟琏刀氏的强悍娘家势力做凭借,拥有其中四座山寨的绝对支持。但朱明月相信,在刀曼罗离府之后,那荣必定是一刻不停拼了命地往回揽权,以求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与勐海抗衡的地步。
勐海曾是摆夷族的放逐之地,那九幽苦心经营八年,莽莽荒原的勐海坝子被开垦出良田万顷,野兽出没的地方变成人烟稠密的村寨,又有广掌泊和养马河,勐海才有了今日雄踞的势力,勐海八大寨的地位在摆夷族中也变得举足轻重。对比以勐神寨神为主神、又因汉家儒学存在过而大受影响的澜沧十三寨,在勐海的村寨里,看不到太多的神树、神庙、勐神寨神的供奉,更看不到仿造江南风格的典雅建筑,唯有那些掩映在巨榕和翠竹中的寨子、水坝、河塘,离远望去,幢幢竹楼像绿波中的一颗颗宝石。
马车经过的村寨里随处可见的是鳞次栉比的佛塔,有钟形佛塔、金刚座佛塔、亭阁式佛塔、八角密檐佛塔……千姿百态,金光普照,各自舒展着绚丽的色泽,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小佛龛,龛里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摆夷族别具一格的金顶佛寺,平静,无言,雍容华贵,波澜不惊,成群坐落在林海深处、高山云端。在澜沧也有这样的佛塔佛寺,大多数却是遵循惯例的摆设,不像这里虔诚的信徒众多,全民朝拜,香火鼎盛。
因有土司老爷的令牌,一行车乘在几条通途中畅行无阻,等驶到曼景兰寨近前,才赫然发现,哪里是村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独立结构的城池!
马车在这座名为“村寨”实则为“城”的大寨前面放缓了速度,便有一个披着轻甲的武士策马靠近,朗声叫道:“来者可是曼腊土司寨的祭神侍女白莲玉恩?”
外面自有领头的家奴打招呼。
又往前走了一段,车夫勒住缰绳,“吁”地一声将马车停住。埋兰撩起帘幔,阿姆先跳下了马车,由玉里和玉腊两人扶着轻纱罩面的沈小姐走下来,就看到前方迎接的管事那释罗,以及紧随其后的十来名武士。
寒暄几句之后,那释罗亲自为一行人引路,眼前的曼景兰:一大寨,实则是由上、中、下三城和芒色、芒允两小寨组成——三城分上、中、下的分布,严格按照了天、地、人来布局;再加上两寨,整体合在一处又列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阵,俨然是布置机巧、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磅礴大气又不失精致,城上城下黑色大纛迎风招展,肃杀之气扑面而至。
“居无椅凳,席地而坐,脱履梯下而后登,甘犬嗜鼠。妇人衣短衫长裙,男子首裹青花蜕,衣粗布如缔,长技在铳,盖得之交趾者,刀盾枪甲,寝处不离;日事战斗,号称善战,诸夷之中最强者”——朱明月想起之前看过的记载,倒是所言非虚。
为期十日的“出使”,便是要在这里度过。
“在曼景兰,上城又称为‘赫罕’,是九老爷居住的地方,中城是佛寺佛塔,下城则是勐海八大寨的头人的住所。至于芒色和芒允两寨,住的都是摆夷族平民,为三城保护森林和打猎,负担提供野味和山珍鲜品的职责,也要负担徭役。”
那释罗不厌其烦地介绍到此,又笑呵呵地说道:“祭神侍女若不嫌弃,这几日,老奴就吩咐奴婢带着诸位在三大城中转转,也让祭神侍女好好熟悉一下咱们勐海的曼景兰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