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年少旧事(第18/23页)
大公主有些不好意思,轻声道:“原先我觉着,对那人眼不见为净也就罢了。可看你成亲,日子真是过得有滋味。”她又道,“你我就不谢了,这回,还多亏了秦探花四下走动。”
“这不是应当的嘛。夫妻本就该同心,难不成,我到处张罗,他站边上看热闹?”李镜笑道,“张将军也是一道长大的,再可靠不过。那一回在驿馆与北蛮人比武,相公就看出你与张将军有些情分,我未多想,只以为你们彼此爱慕,还叫他不要乱说。”
“原本,我与他皆是恪守君法的……”大公主没好再说,其实她与张羿就是那次酒宴后那啥的,大公主道,“先时瞧着秦探花是个大而化之的,他倒是个细心人。”
“他是自小招蜂引蝶惯了,对这上头灵光得很。”李镜很为大公主高兴道,“如今想想,当初我该劝你早走这一步的,幸而你明白得也不晚。光阴多短暂啊,可能一眨眼,我们就都老了。我过得好,也盼着你过得好。咱们生来不缺富贵,缺的不过一个知心人而已。”
“是啊!”大公主道,“待张将军回来,我与他设宴请你和秦探花吃酒,你们可得过来。”
“哎哟,你们要是不设宴,我家那个该不高兴了。他早说了,要你和张将军好生谢一谢他。”
大公主不禁一乐。
大公主将家搬到城里的一处别院,虽则与先时面阔七间的公主府没法比,但也是五进的大宅子,宽敞得很。只是少了长史司等人,大公主也就效仿豪门设了内外管事门房库房等职司。她也是掌过公主府的人,性子亦是强势,虽则现下没有了公主的尊号,也是正经皇女。况且与她出来的皆是身边心腹近人,故而不过三五日,别院便运转起来。
只有一件事令大公主担忧,她倒是自宫里出来了,张将军却依旧没有消息。
李镜是每日都要往大公主这里来的,大公主说起此事,李镜道:“张将军并不在宗人府,先时我就叫相公去宗人府打听过了。”
大公主忧心道:“怕还是叫父皇秘密关押着呢。”
既已出宫,大公主是再难进宫的。李镜本身诰命都不是,更是难进宫里去,上次是求了长公主,长公主看在她与大公主自小到大的情分上带她进去的。倘李镜进宫打听张将军的下落,长公主不见得就像上次那般好说话了。
李镜道:“你也莫急,陛下要是杀张将军,怕是早就杀了。既没杀他,他的性命便是无碍的。我让相公再去问问。”“父皇深厌张将军,倘秦探花贸然开口,反倒得罪了父皇。”“这你放心,我让相公看情况开口,寻个陛下高兴的时候。陛下一向明断,不会扣着张将军不放的。”
大公主叹道:“我原就在宫里说不上什么话,如今没了尊位,更难说话了。”“说这个作甚,咱俩谁也不是宫里红人。”
大公主亦是一笑,今出得宫来,且父皇手下留情,她的日子并不难过,只是眼下担心情郎罢了,相较先时在公主府,反而更舒心些。
不过,李镜还是悄悄把景安帝对秦凤仪说的话与大公主说了,李镜道:“陛下心里,还是记挂着你的。只是眼下这事,还是先冷一冷再说。张将军一向稳重能干,以后不怕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像相公五年前来京城,京城里谁瞧得上他,那会儿说我的人也不少。可如今呢?待以后张将军建了功业,谁还会提如今的事呢?”
大公主笑:“放心吧,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就是父皇那里,纵不是公主,我也是父皇的女儿。以往,我深怨他为何赐了那样一桩亲事给我,可如今,还是父皇对我手下留情了。”
李镜对于自家相公在御前的体面是极有信心的,尤其秦凤仪那殿前一号,李镜深觉丈夫虽则科举上已是极有天分之人,但对于帝心之事,丈夫更是一等一的天资。李镜不是清流出身,她家是豪门,自娘家听闻丈夫此事,李镜还在父兄跟前夸丈夫:“不是我说,相公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实诚,感情真,至情至性。”几乎把父兄给肉麻出一身的鸡皮疙瘩。
李镜把张将军的事与丈夫说了,秦凤仪道:“陛下这是做什么呀?不是说好了叫他俩成亲的,如何又扣住孩儿他爹不放呀?”
李镜有些担忧道:“在大公主跟前儿我没敢说,是不是陛下改变了主意?”
“不可能的。陛下不是这样的人。”秦凤仪很是信赖景安帝,与媳妇儿道,“明儿我进宫问一问陛下就是。”
“没有陛下宣召,你能进宫吗?”
秦凤仪一笑:“有法子。”他便悄悄与媳妇儿说了自己的法子。李镜道:“你可别过了头。”御前对答李镜不担心丈夫,但陛下一向重规矩的。
“放心吧,不会的。那些个酸生,总是参我,当我泥捏的啊!”于是,秦凤仪终于写了个自辩折子,折子不长,但写得甭提多没规矩了。秦凤仪在奏章的第二页,用他那还算可以的行书写道:禀陛下,闻近来多有参奏臣不实罪名之小人,请陛下快宣召我,臣要当面向陛下诉说臣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