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壹 焕颜霜(第10/21页)
婉娘呵呵笑道:“当然,我昨天晚上看到宝儿了。”宝儿将头埋在柳中平的怀里,露出一双眼睛偷偷瞄着婉娘。
文清又去拿了一碟包子来,小二端来了豆腐脑。婉娘在桌边坐下,随意道:“咦,你那两个伙伴呢?”
柳中平不动声色道:“哦,他们有事先走了。”宝儿不住地偷看婉娘,见婉娘一手轻按耳后秀发,低头吃东西,突然道:“爹爹,姨姨像我娘。”
柳中平十分尴尬,轻喝道:“宝儿别胡说。”连忙向婉娘道:“童言无忌,请勿见怪。”
婉娘却看着宝儿,抿嘴儿笑道:“宝儿,真的吗?”
宝儿瞪着大眼睛,连连点头:“是真的。我娘吃饭时也喜欢这样。”她学着婉娘刚才将鬓边的头发捋到耳后的动作,“就这样,像姨姨刚才的样子。”
柳中平无奈,对宝儿道:“吃饱了要活动一下。宝儿下去走走如何?”
宝儿乖巧地点点头,自己下来去看菜牌上的字。沫儿和文清也吃饱了,便上去拉了宝儿去后面厨房旁边的鸡笼里逗弄那只大公鸡。
婉娘看着宝儿的背影,笑道:“你女儿真可爱。”
柳中平道:“是。”低了头只管喝汤。
婉娘接着道:“我瞧令爱身体好像不太好。”
柳中平头低得更深,良久才道:“是。”
婉娘见柳中平不愿多说,也不在意,只管吃了早餐,招呼小二帮忙雇了三匹快马,让文清和沫儿拿了香烛和点心,准备祭奠方怡师太去。
〔六〕
此处离沫儿的老家有四十几里,要翻过一道林木茂密的山岭,幸好有官道,虽有些陡坡,道路还算平坦,这三匹马是跑惯山路的,驮着婉娘三人也不吃力,只一个时辰,便到了山北。
远远地,沫儿看到了自己和方怡师太在山脚下的小屋,说是小屋,茅屋房顶早就被烧了,四周的墙壁也已经坍塌,只是一堆尚且留有黑色印记的乱石。门口的枣树长大了许多,枝头还颤巍巍挂着几颗干瘪的红枣,树下用来做凳子的扁平石头还静静地在靠在那里。
在沫儿的心里,这就是家了。他和方怡师太曾经住过的那个梅庵,对他来说,只是一幕令他的小脑瓜不愿想起的噩梦,而且确实也没有多少印象,依稀记得从这里再往西走,在一个小山头上。而这里,虽然简陋,却承载这他儿童时期所有的幸福和满足。尽管现在他也不大。
沫儿一把抱住枣树,将脸儿贴在树干上。枣树粗糙的树皮就像方怡师太的手,摩挲着他的脸。
一阵清风吹来,枣树的枝丫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沫儿想,一定是方怡师太在看着他慈爱地笑。沫儿仰起脸,不让眼里的泪水流下来,吸了吸鼻涕,道:“走吧,在后面。”
房屋后面,一个几乎成为平地的小土堆,枯草肃立,凄凉萧瑟。沫儿哽噎道:“师太,我回来了。”他仿佛看到方怡师太坐在小屋外的石头上缝补衣服,自己光着屁股在土里掘蚯蚓;方怡师太在前面的棉花地里打花芽,他在旁边捉花虫;闷热的夏夜,他躺在一领破席子上睡觉,方怡师太给他摇扇打蚊子……
沫儿突然想到,从小到大,他看到过无数不想看、不愿看的鬼魂。如果方怡师太地下有知,会不会也来和他见面?慌忙抹干眼泪,竭力地睁大眼睛,向四周瞧去。朗朗秋日,天高云淡,连一丝儿黑影也没有。
沫儿爬起来,将方怡师太坟上的荒草拔干净,文清帮忙搬来一些石头,堆成了一个小石丘。然后拢了三堆土,点了香,跪在地上狠狠地磕了几个头,大声道:“师太,我回来了!你要是想我就出来吧!我很想你。”最后一句,已带哭腔。
文清看沫儿心儿难过,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管跪在他身边,也大声道:“方怡师太,你是个好人……我给你磕头了,谢谢你养沫儿这么大。”沫儿将几包不同的点心打开,摆放在地上。文清打了火折子,那些纸元宝银钱点着了,边推沫儿道:“快告诉方怡师太,这是给她的钱,别让其他的小鬼儿抢了去。”
清风徐来,纸灰四处飞扬,袅袅的青烟也随风飘散,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渐渐凝成人形。沫儿再也忍不住心里的失望,仰面躺在地上号啕大哭,涕泪横流。
婉娘远远地站在后面看着,由着他哭。
沫儿终于哭够了,眼睛肿得像个桃子一样,一张小脸全是泥土和泪水混合而成的花道道儿。自己擦干眼泪,去旁边找了一张大瓦片,将附近田野里的土放在瓦片上,一趟趟地搬过来,堆在方怡师太的坟上。一边唠唠叨叨地道:“师太,我给你带点心了,您尝尝好不好吃。我如今在神都的闻香榭做小伙计,这些钱都是我自己赚的……您还说要等我长大了挣钱,给您买糕吃呢……那些银钱都是您的,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您可要记住啊,我现在在闻香榭,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忌日我都给您烧纸钱,可记得去闻香榭取,在修善坊,不要找错了……”